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提起南陽的水門,大多現在的南陽人恐怕都已經不知道在什麼位置了,水門如同一個靜默的少女屹立在溫涼河畔,眼望著車輛和人流匆匆而過,雖然水門經過政府大修已經重新煥發容顏,但是早已失去了往日塵封的記憶,變得普通而黯淡起來了。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奎章閣

南陽古城原來的古城門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變得銷聲匿跡了。解放前的南陽城,沒有電沒有水,夜晚照明需要靠煤油燈,吃水也是通過家家戶戶的水缸儲備飲用水。南陽水門在當時的作用,就是用來從白河中提水,然後用架子車一車一車的運到城內來,老百姓花上幾角錢就可以購買一桶水,基本能夠滿足一家人的吃飯、洗漱。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老水門

當年有專門的水工來負責汲水,一般人還不能夠幹這些活。水工自然要有自己的架子車,架子車上焊制著大號的水缸,一車能夠裝載幾十桶水的樣子。由於拉的水比較多,水工自己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因此水工的家人、親戚朋友多有幫忙,慢慢的從事這個活兒的人多起來,可是行業有行業的規矩,想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如果沒有引路人也是很難進入的。

出了水門,越過護城河,不多遠就是白河。那時的白河還沒有改道,離水門的距離並不算很遠。水工帶著人把架子車拉到岸邊,就開始用水桶汲水。春夏秋季比較好操作一些,可是到了冬季,白河邊的水結冰了,汲水就有點難度了。水工只好帶上鐵鍬等工具,先把冰面破冰,然後才能夠汲水灌裝。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溫涼河

解放後,南陽發展迅速,城市擴張很快。南陽古城的幾座城門和城牆相繼被毀,就連當時僅存的水門也被納入到了城市拆遷範圍。一石激起千層浪,開發商強勢拆遷引起了當地人民群眾和文物工作者的強烈不滿,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而最終被強行拆除。隨後隨著當地政府對南陽文化發掘和保護工作的開展,水門建設又被重新提上工作日程。水門重建依然在原來的舊址,只是隨著歲月的變遷,河東偏北恰好是內河溫涼河流經,溫涼河畔垂柳依依,倒是給水門平添三分姿色。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新水門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水門側面

這次翻新重建,已經看不到當年的土坯牆和獨有的南陽青磚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和青磚。不僅把拱形城門復建,而且修了樓梯能夠通往城門上面,在城門上面又加蓋了亭閣,從中州路看過去,閣樓牌匾寫著“奎章閣”,從內街望過去,閣樓牌匾上寫著“星拱神亰”,充分反映出了閣樓文化所要表達的內涵,就是要祈禱保佑當地人民幸福平安。水門的牆壁上掛著一些歷代名人撰寫的遊歷南陽的古詩詞,讀來讓人依然很是懷念過去的水門。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與水門隔路相望的是南城牆。到南城牆可以穿過中州路,也可以沿著溫涼河從中州路下的河畔走過去。我是從橋下沿著溫涼河一路向南,只見河水清涼緩緩流動,河兩岸都是植被,尤其是垂柳居多。穿過路橋,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有長廊、亭臺和活動廣場,河邊聚集著很多垂釣愛好者,正在收鉤取魚,更有婦女、孩子在亭臺平地嬉戲玩耍。南城牆大致和中州路的方向相一致,只有幾百米的樣子,也是青磚堆砌,只是城牆的大門緊鎖,想要上去卻是很難。

南陽“水門”的前世與今生

南陽南城牆

聽老人們說起過,南陽過去除了城牆還有寨牆,這個位置應該是寨牆。過去的寨牆多為土坯結構,城牆上面能夠行人,即使是架子車上去也是能夠行走的,這是當前的城牆寬度沒法比擬的。只是我沒有親自登上城牆觀望,帶著些許遺憾,我沿著城牆轉了一圈兒,發現牆旁邊就是房地產開發的高樓大廈,牆南邊是個活動廣場,牆西邊到了小區的大門就戛然而止,強東邊也只是到了溫涼河的西岸,並且離河還有近百十米的距離。

南陽水門早已隨著時代發展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即使翻新重建了,卻無法阻擋住人們匆匆的腳步,很多人從這裡經過,都不會特別留意這裡還保留著一絲絲南陽古城的文化氣息,更不會有人特地跑來欣賞和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