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南陽府,南陽縣,南關緊靠白河岸,北指一獨山,城西南諸葛庵......”已經八十多歲的任老回想起兒時的歌謠已經很是吃力了,唯獨對南陽古城的四個城門和城牆還記憶猶存,說起來有點激動不已。

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南陽古城

南陽古城四個城門和城牆早已隨著城市發展和拆遷變得蕩然無存,可是老人對四個城門的位置記得那叫一個清楚。東城門原址在現在的新華東路與市場街西的賣盆罐的后街交叉處,南城門原址在解放路南與市場街南段交叉處,西城門原址在新華后街與人民路交叉處,北城門原址在工農路與東拐街交叉處。南陽古城直徑大約有三華里,當年的城牆也是能夠拉著架子車在上面通行的,如果步行從東城門轉上一圈兒,恰好是“九里零十八步”。

東城門外場地很大,過去被稱為“大東關”,這裡不僅有城門,還有城牆、寨牆。南陽古城的城牆磚個頭不同於一般的青磚,足有一張報紙那麼大,城牆清一色的古磚,可是寨牆卻是土牆。1952年南陽計劃建設發電廠,從許昌拉回來一個大鍋爐,可是到了東城門卻進不去,無奈之下只好在城門下挖低了五十公分,車輛才勉強的進了南陽城。等到車輛沿著東門十字街出北城門的時候,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只好把北城門又給挖低了五十公分才勉強通過。現在的南陽發電廠(建設路上)早已不再發電,可是當年建設的艱難卻是可想而知。

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老茶館

東城門外多有茶館。茶館裡面的茶爐是用泥土糊的長方形爐子,能夠擺放幾十個燒水的茶壺,茶壺錯落一字排開,茶老闆一天到晚不停地添水、倒水,也只是剛剛能夠滿足顧客的需要。當年的茶館只需要花上幾角錢,只要你不離開就能從早上喝到晚上,當時城內的鄉紳地主乃至農民、苦力多去茶館喝茶休閒。

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河南南陽:二月二財神廟會

西城門外過去多為莊稼地,門前有一片空場子,人們通常稱呼它為“西廣場”,大體位置就是現在的人民公園南門對面商場。西廣場過去多為練兵之地。豫劇《南陽關》伍雲召鎮守南陽,“西門外放罷了三聲炮”說的就是在西廣場附近發生的故事。解放前,西廣場是南陽百姓最愛去的地方,在這裡不僅有吃的、有喝的,還有玩的、聽的。吃能吃到米花團兒、糖人,喝的有豆腐腦、胡辣湯,玩的有耍猴的、玩雜耍的,聽的有鼓兒哼,看的有耍洋片,很是繁華。可是這些東西解放之後再也尋覓不到了。

西城門又被稱為“經武門”。1941年左右,日本兵佔領南陽後,曾經嘗試從臥龍崗發射小鋼炮,炮彈正中經武門的“武”字,留下了罪惡的印痕。到了1947年冬季的時候,西城門還保留著但是城牆已經不完全了,時任國民黨第十三綏靖區司令王凌雲對南陽四個城門和城牆進行了維修和修繕,並且在原西城門往北又新修一個城門,通常被稱為“新城門”。解放後大致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城門被拆掉。

北城門外都是莊稼地,出了北城門往右稍微拐一點兒就到了往許昌方向的公路,也算是南陽城同外界交往的必經之路吧!

南城門和北城門僅僅相隔一條街。南城門早已隨著城市擴建變得無影無蹤,但是南城門東南方向曾經的“水門”卻被保留下來。"水門",顧名思義,就是在過去從白河汲水供應南陽百姓日常生活用水的必經之門。拉水的人一大早拉著水桶車,出了水門來到白河邊,把水桶灌滿再折返回到城內,每桶水賣價一角錢賣給市民。

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南陽水門

南陽四城門已經遠去多年,塵封的歷史記憶卻不能被遺忘。現今的水門已經被修建成為奎章閣,保留下來的南寨牆和奎章閣隔著一條中州路遙相呼應。土坯的寨門和城牆,已經被現代化的青磚石瓦替代,水門門口也被賣羊肉、擺攤的小販給佔領著,鐵製大門剛鎖緊鎖,只在有任務的時候才能被打開登上寨牆和城門。水門和南寨牆漸漸的成為城市風景的點綴,離人們記憶中的南陽古城漸行漸遠。

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南陽奎章閣

遠去的南陽古城門,難以抹滅的歷史記憶

南陽南寨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