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文藝志願者佟麗婭:做有筋骨的“兒子娃娃”(速寫)

人民日報報道文藝志願者佟麗婭:做有筋骨的“兒子娃娃”(速寫)  去年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佟麗婭在這一天正式成為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會員。除了佟麗婭,還有歌手平安、演員陳曉等,他們也被稱為新文藝群體。佟麗婭說,作為一名演員、文藝工作者,除了作品之外,還有更多的方式來為人民服務。“我們這代年輕人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更應該珍惜每一次機會,將這份美好和自信傳遞下去。”

在新疆伊犁出生的佟麗婭是錫伯族人,父親就是新疆文聯的文藝工作者。在她的成長經歷中,經常看到身邊的長輩和文藝工作者去基層慰問演出。他們到崑崙山、到阿拉山口最深處的哨卡。不管當地條件多艱苦,儘管觀眾只是兩位戰士,他們都會用最好的狀態,把快樂美好的正能量傳遞給可愛的邊防士兵。而士兵捍衛祖國疆土的精神,也會變成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源泉和動力。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她感受到這種精神力量相互傳遞的珍貴,也鑄就了她堅持走文藝道路的基石。

在新疆當舞蹈演員時,她經常跟著學校去各地慰問演出,當時她只是單純地想把舞蹈裡感受到的快樂傳遞出去,每當看到戰士們、鄉親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她就會覺得溫暖和滿足。後來她成為一名演員,每到劇本擺在她面前的時候,她都會下意識地選擇一些更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正能量作品。“因為我們文藝工作者的肩上是有責任的、心中是有使命的,我們應該成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演員。比個人更重要的是,讓看到我們作品的觀眾,能收穫什麼和傳遞什麼。”佟麗婭說。

人民日報報道文藝志願者佟麗婭:做有筋骨的“兒子娃娃”(速寫) 令佟麗婭印象深刻又感觸頗深的,是出演《平凡的世界》的經歷。佟麗婭很早就讀過路遙的原作,感動於那種不服輸、像彈簧一樣與人生的困難作鬥爭、為了夢想努力奮鬥的精神,感動于田潤葉那種不怕困難、打不倒的韌勁。佟麗婭非常喜歡其中一句臺詞:“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這是一部影響了父輩到現在年輕人幾代人的經典作品,我也相信,很多年後還有很多人會被感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被這部質樸而有力的作品所鼓舞。”佟麗婭說,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要讓更多年輕人走近經典,還要讓創作、人物同新時代對接,讓人物接地氣。

憑藉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田潤葉一角,佟麗婭獲得了金鷹獎最佳女演員。在佟麗婭看來,經典不僅閃爍著人文智慧的光芒,還有著直指人心的力度,成為影響幾代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動力。“經典的力量不僅能溫潤觀眾的心靈,也在鼓舞著有幸扮演這些經典角色的演員們。我們翻拍經典,就是像海綿一樣去吸收那些老一輩藝術家們在創作中的厚度與筋骨,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這些年,佟麗婭還出演了不少影視作品。她說,這些作品用影視的魅力,反映了各個時代人們的愛國、敬業、勤勞、自強等美好品質,展現了昂揚向上的正能量。只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作品出現,我們才能為後代留下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經典。真心希望這些紅色經典和優質的新時代作品能夠成為業界的潮流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的回信也激勵著佟麗婭。佟麗婭說,回信不僅是對烏蘭牧騎隊員的肯定和鼓勵,也是所有文藝工作者一盞前進的明燈。我們不僅要紮根生活的沃土,努力推動文藝創新,還要永遠服務人民,“深學篤用,擔當作為”,堅持不懈地把真善美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烏蘭牧騎精神永久延續。

去年7月,佟麗婭隨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團去祖國最南端三沙慰問駐島官兵,完成了3場演出。她跟戰士們互動,為他們跳新疆舞。那一刻,佟麗婭彷彿又回到了童年,看著父輩們下基層演出;她彷彿又回到了少年,回憶起自己下基層演出的時光。佟麗婭說,比起那時,她更深刻地感受到內心的自信,那是來自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信。“我想盡自己所能,奉獻更多接地氣的作品,把文化自信通過好的作品呈現出來、傳播出去。以專業精神和文化使命感,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擴展到全世界。”

在錫伯族的方言中,有個詞叫“兒子娃娃”,什麼是“兒子娃娃”?說的是一個人具有開闊的心胸、自由的性格和無畏的勇氣。佟麗婭希望自己參演價值觀正確,導向積極的作品;深入地體驗生活,把感受提煉成自己的專業素養;生活中自覺自律,不被利益侵蝕。“我們每一個演員都應該成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工作者,儘自己所能,奉獻更多接地氣的作品,始終和人民群眾連結在一起,堅持傳播真善美的價值觀。”

人民日報:王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