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故乡情缘》

应邀配图:张钉民

我们转眼间过了花甲之年,己进入奔七的岁月,时间的冲刷和沉淀,让人对生存、生活、生命有了些许新的思考和感悟,于是心就慢慢的平静了下来,对一些人一些事就会慢慢的淡忘。但是,唯有对故乡、故土、故人都有割舍不断的思念之情。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我带着被推荐上大学无门,招工招干无望的痛愁,怀揣跳出农门的梦想,穿上军装,登上了一辆老解放牌畅蓬汽车,走向了追求人生价值的旅途。车冒着刺骨的寒风颠簸在坑凹不平的一一长平路(312国道)‘上,下了城西大坡、过了西河翻水桥、爬上古城岺子……一路西行。

到商县城边车停下休息时,我因受颠簸和寒风的刺激,腹腔一阵翻江倒海,紧忙跳下车在路边一顿狂喷,差点吐出五脏六腹。我台起头,双手撑起疲软的身子,对车上接兵的干部说:你们走吧,我不去啦。接兵干部笑着说:现在不去,由不得你啦,快上车。我说:那把我背包邮扔下来,我走着去吧。车上一阵哄笑。干部叫两个新兵下来把我架上车,我就趟卧在车箱里昏睡不醒,任由车辆颠簸。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黄昏,我被人托下车,眼前是一条荒芜生机的沟壑。靠北边坡跟是一排亮着微弱灯光的砖窑洞,那就是军营。懵懵懂懂地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离别亲人。看到眼前的情景我很觉得失落。晚上睡在冰冷的木板床上,我默默的流泪了。我想这就是我初离故乡后的不安和不舍,就是对故乡思念的直白表达吧。

礼泉县在关中平塬上。我们在这完成三个月的新兵基训,虽然,又苦又累,但是,我倒觉得非常充实,因为我心里装着对未来的幢憬。只是那又苦又咸的饮水确实让人难以下咽,每天训练结束,当端起不得不喝的一杯苦涩的开水时,满脑子都是对故乡点点滴滴的回忆……小时候上学去,路过小石桥的“一柏一石一口井",那苍老的柏丶坚固的石、浸着甘露的水井,叫人遛恋不舍。此刻,只要你的小嘴甜点,喊一声叔、姨、哥、姐,就能爬在刚从井里边拨上来的木桶边,把小嘴搭在桶沿上,美美的喝一肚子新花凉水;夏天,一帮发小三五成群,欢天喜地来到丹江河岸,湾下腰,用双手扒开河边的沙石,捎等沉淀,就可以噘起小屁骨,把小嘴对着小水坑,再喝一顿清澈的矿物水。然后,麻利的脱掉衣服、登掉裤子,一个个赤条条站在水边,端起小丁丁,对着肚脐眼冲一泡热尿,(据说是这样下水不会肚子着凉)然后扑扑腾腾一个个跳下河尽情嬉戏、是多么的清爽、暇意……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正因为胸怀着理想,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加上苍天的护佑。在部队顺利的度过了六个春秋,一九七八年九月我转业到青海石油管理局工作。在一个风和月明的晚上我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经两天两夜的行程,在河西走廊的柳园站下了火车,然后再转程两天的汽车,我来到了柴达木盆地。这里完全不像课本里讲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那么浪漫。现实是“天上不见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沙滩,生活条件常人难以想像的恶劣。春秋两季是“一天一小风,三天一大风”,有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风过后沙子堵住门难以开起。我们住的大部分是帐蓬,最好的房子是干打垒的地窝子。生活用水是用车从外地拉,蔬菜十天半月见不上一颗,一日三攴吃的是粉条炒海带。能看上三天前的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录像,就算是文化大支了。工作环境更是苦不堪言,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由于在部队生活的磨练,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体魄。这一切的艰辛都挡不住我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和向往。激情的萌动总在心中,它就像一轮不落的太阳,给我的内心世界带来永远的光明。

但是,在闲暇时节,也不勉免想起家的温暖:冬日里,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闲聊的温馨;夏日里,乡邻亲友围坐在清净的屋沿下,悠闲谝闲传的快乐。虽然日子清苦,但也是其乐融融。此时,才能体会到被乡情丶亲情包裹着是多么的幸福啊。而这一幸福只有离开亲人、离开故土、离开故乡后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在这最恶劣的环境中,我始终乐观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业余时间也自造得花花绿绿、丰富多彩。与到风和日丽时,拿上二胡、约一杆笛子,二人坐在高高的沙丘上,面朝家乡合几首抒情的曲目;与到大风难于出门时,就抱一本闲书热读,总感觉津津有味;再或者邀三五个好友,坐在一起谝谝闲传,吹吹各自的家乡美景丶风俗习惯、趣闻趣事。记得有一次作家平凹还让我得意了一把。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那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正是平凹的小说在文化青年中热读的岁月。我几个朋友从老家给我寄去几篇平娃的小说,在单位同志们中传阅。有一次我们坐在一起闲聊,一个当地的同志问我说:贾平凹把你商洛景色写的那么美,把人写的那么好是真的吗?我很自信的告诉他:贾平凹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吹牛皮,总是用大众的眼光观事物,用大众语言写小说,他把我家乡的百姓、景色写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不过我家乡目前还是一个穷苦山区呀。接着同志们都饶有性趣的谈论着小说中的有越和美好情结。有位同志说:现在政策好,像你们那里优越的环境、勤劳善良的百姓,不出十年肯定大变样。我说:谢谢你的吉言,此话我爱听,十年后我邀同志们去丹凤喝葡萄酒。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家乡龙驹寨“花庙”的古老苍桑、凤冠山的雄伟险峻,十二洞的神密莫测、金山寺的传奇故事、龙潭飞瀑的宏伟壮美、丹江水的清沏流长………都是我给异乡朋友的谈资。讲的我津津有味,听的友人如醉如痴。在荒漠里长期生活的人,当听到我家乡的美丽风光,也仿佛走进了人间仙景一样的沉醉。

十五年的外地生涯,我也跑过了祖国的大半个地方,也算得上走南闯北。但是,风筝飞得再高,飘得再远,故乡的这根线始终把我紧紧相牵,飞的再远都抹不掉对故乡的那一份依恋,那一份情怀。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近年来久居都市,但每次回去我都要到处走走看看,看看我痴迷的山山水水,岁月虽然摧人老,但它们都依然青春年少。“岁月似燕入墙去,徒留城阙待新客”。啊!我看一眼少一眼的故乡,我无限眷恋的故乡,不知道哪一天我会突然离你远去,我一定带上故乡的美照,让它陪着我去更远的地方!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张卫东原创|《故乡情缘》

张卫东,丹凤县龙驹寨镇中街村人,生于一九五三年,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一九七三年应征入伍,一九七九年转业到青海石油管理局工作,一九八六年调回原藉。先后在基层乡镇任职十七年,二00一年后又先后在县粮食局、工商联任职,二0一三年退休。一生对生活充满热情,性情开朗,爱好广泛,喜欢阅读。先后在青海石油报、陕报、计生报、商洛报上有散文发表。近年随子久居西安,但仍然关注着故乡的发展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