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16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但這些天氣下依舊要注意……

10月24日早上9點,歷經5年規劃、9年建設而成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最複雜,建造要求、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

由於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海域一帶,所處地理位置易發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龍捲等極端天氣,以及海霧等低能見度天氣,因此對常發生的災害性天氣進行監測和預報,並採取應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能抗16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但這些天氣下依舊要注意……

1

通過跨海大橋,

最怕兩類天氣

影響大橋通行而可能使管理部門需要採取限速甚至封橋管制措施的氣象條件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颱風、雷雨大風和強冷空氣造成的大風天氣,二是由海霧或短時強降雨造成的低能見度天氣。

為此,由珠海市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組成的港珠澳大橋氣象服務工作組於2015年擬定《港珠澳大橋氣象保障建議書》,就未來大橋在強風或低能見度情況下的交通管制措施提出建議。

2018年9月30日,珠海市政府正式印發《港珠澳大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採納了氣象部門建議。

2

遇到大風和低能見度天氣,

要小心駕駛

其中,平均風速以珠海及澳門口岸與香港口岸之間整段範圍內各風速儀器中最高錄得的10分鐘平均風速為參考。

其中,低能見度包括大霧及灰霾天氣。能見度以大橋及香港接線沿途實地測到的能見度為依據。

3

是否採取交通管制,

還得看天氣趨勢

雖然粵港澳三地交通運行採取屬地管理原則,但是在應對氣象災害上卻達成了一致。

在港珠澳大橋的風力和能見度觀測數據達到以上各個級別的指標閾值時,三地的大橋管理部門將與當地氣象部門聯合會商,根據未來風力和能見度的變化趨勢,並結合實際情況作出交通管制決策。

能抗16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但這些天氣下依舊要注意……

其實,早在大橋設計之初,各方就已經細緻考慮過氣象條件的影響。大橋本身可承受約47米/秒的風力,且在常年風力較大的路段加裝了防風屏障。

從《港珠澳大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可以看到,只有當能見度低於50米,風力超過65公里/小時,並且還將持續下去時,才會啟動全線封閉程序。

4

三地預警信號有差異,

怎麼辦?

在氣象預警信號發佈方面,由於香港及澳門地區採用的預警體系、圖標和標準與珠海有較大差異,比如針對颱風,香港、澳門均採用風球來表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而廣東則採用白色、黃色、藍色、橙色、紅色颱風預警信號,標準不同,也並不相對應。

因此,為了解決大風和低能見度條件下大橋實施交通管制的協同問題,港珠澳三地的大橋管理部門最終採納了港珠澳三地氣象部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不以預警信號作為大橋交通管制的依據,而是採用大橋上風速和能見度觀測實況數據,以及氣象部門未來風力和能見度的趨勢預報作為分級管制的依據。

能抗16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但這些天氣下依舊要注意……

5

為了保障大橋安全,

港珠澳三地氣象部門做了這些……

為了做好港珠澳大橋通行的氣象保障工作,港珠澳三地氣象部門早在大橋開工建設之初就開始介入。三地氣象部門於2013年共同成立了港珠澳大橋氣象服務工作組。

工作組一方面針對大橋未來所需的氣象監測,向港珠澳大橋建設方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提交了設備佈設方案,確保氣象監測設備的設計和建設與大橋主體同步開展。

另一方面通過深入調研,向大橋管理部門提交了《港珠澳大橋氣象保障建議書》,針對大風和低能見度條件下的分級標準、管制措施的協同、氣象信息保障等問題提出專業意見。

《港珠澳大橋氣象保障建議書》已被港珠澳大橋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採納作為跨境通行政策的一部分。港珠澳三地則根據跨界通行政策細化各自的應急預案。

針對港珠澳大橋運營期間的預報預警需求,三地氣象部門以及大橋建設方在大橋主體沿線和口岸建設了自動氣象站、能見度儀等監測設備。

能抗16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但這些天氣下依舊要注意……

三地氣象部門已實現港珠澳大橋監測數據的實時交換;港珠澳大橋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已建成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