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始無終,我們為什麼會存在?

無始無終,我們為什麼會存在?

沒有無緣無故的事物,也沒有無根無據的存在,存在為什麼存在?存在有什麼理由存在?這一直是人的痛點,人不清楚為什麼存在,卻存在著,能理所當然嗎?能理直氣壯嗎?海德格爾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地球上。"人不但棲居在不明究裡的地球上,還要"詩意"一番,好意思嗎?

人發現: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相關性,都有存在的根據和理由,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樣無理由、無根據的東西存在,這是存在的方式決定的。一切存在都只能在存在的方式中出現,所有的存在都只能以一種方式出現,那就是:感知運動,感知與被感知出現就是存在。所以,任何事物都是感知與被感知的存在狀態,任何事物在感知運動中、都有相互關係,事物的出現一定有根據和理由,脫離感知關係的事物不可能出現。但人卻從不以這套理念邏輯來認識和解釋世界,人認識到的世界是獨立的客觀的存在,而生命與人是另一種獨立或客觀的存在,物質世界存在與生命的存在各有理由。人很容易就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理由:生命是物質世界的產物,生命是根據自然物質的存在而產生的,生命的根據是物質。那麼,照此推論,物質是根據什麼產生的?物質是誰的產物?人一頭撞在牆壁上,任你智慧再怎麼智慧,科學再怎麼科學,都找不到物質的來源,更找不到物質存在的理由。人們只能認識物質的存在狀態,只能利用物質的已知屬性來服務於人,人始終找不到物質存在的理由和存在的目的。這成了一道認識的懸崖,人類盡數從這懸崖上摔了下去,沒感覺到鼻青臉腫,反到一齊在客觀的唯物主義陷阱中狂歡。

陷阱裡的人把物質的來由交給了上帝和"不可知"的客觀,人成為了沒有前提的存在,人們把自己包裹在不知其所以然的物質中,不但忘了追問,反到把物質作為崇拜對象,拜物主義盛行更加證實了人與物的盲目關係。唯物主義的遺害是把人與物對立起來,這種人——物分離反而加劇了人對物的需求與佔有,在這種生存邏輯下,物成了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物是生存中心:人從物質產生,人根據物質存在,人依賴物質生存。物質財富是人生存的保證,物質對人造成的壓迫感就此把人撕裂,缺乏理由的唯物主義因此以物害人至深。

同樣,缺乏前提的科學實踐猶如矇眼遠行,除了物質的實用性,科學能從物質中找到什麼?其實,唯物觀給科學劃定了一個沒有邊際卻又極其狹窄的活動範圍:物質的客觀存在及生存利用目的。從此,科學墜落在事物不著邊際的客觀性中不能自拔,也侷限在物質生存利用的狹窄區域不能突圍,科學這把大刀左砍右劈,人們的生存空間裡落滿了物質主義的殘片,不過每一片都堵塞了人自由感知的出口,科學雖有勇力,最終也只能在不知所以的物質空間裡喘息。

沒有存在理由的人是茫然無措的,棲居在客觀自然的家裡始終不會安生,沒有存在目的的自然物質與沒有歸屬感與目的性的人生合併成雙盲,人類就這樣瞎著兩隻眼睛摸索著雙手在存在中遠行……這不是比喻,這是上演了數萬年的人類歷史劇,劇名是:無理由的生存。

騎著馬找馬的人翻越叢山峻嶺、跨過千山萬水,失望之至時才恍然發現,馬在自己跨下:自己就是一切存在的理由。為什麼不是呢?只要取下唯物主義的眼鏡,人揉揉眼睛就能發現本來,本來從不移動,它就是存在本身。存在何以存在?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存在必有根據,存在必有對象,這是存在的方式決定的。如果人及其他生命存在的根據是事物,事物存在的根據就只能是人和其他生命,這就是說:不但人是根據自然事物產生的,自然事物也是根據人產生的,讓兩者相互產生的根源就是感知:感知體——人,被感知體——事物,經感知運動連接成一體的存在,這就是世界。如此這般的世界就是根據人的感知規則和感知規律產生的,也可以說,世界及宇宙是為人量身訂製的,人憑什麼訂製世界?憑感知,人從感知中獲得全部世界,這是地地道道為人專制的世界,再無第二個所有者。

人不相信,也不敢相信這世界是人所獨有的,人們把所有其他生靈和未知者看成世界潛在的擁有者,這完全是人的自作多情,儘管人有意將這個世界拱手相讓,卻難覓受者,不是人家不領情,是人家不屑於領受或根本領受不起,如果真有領受者,那一定是另外的人,和人有相同的感知方式和感知規則,而且還有無窮多個相同才行,因為這世界是專為人訂製的,誰能保證他者也合腳?

縱然唯物主義破綻百出,但是讓人從唯物立場上轉移過來是困難的,因為相對立的唯心主義曾把人帶進了陰溝裡,用人心作世界存在的理由實在牽強,不能自圓其說,於是人甘願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搖擺,再也不願相信誰。

沒有根據和理由的生存是虛飄而痛苦的,只會產生越來越多且不能解決的問題,所有無根據的人都只能是問題的製造者,只有根據和理由挺身而出,才會終止問題的產生。存在的理由在哪裡?尋找它決不是靠一雙雙瞪大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