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成都和成都以西

圖文 | 朱毀毀

人人都知道海螺溝,卻忽略了它旁邊的木格措。它有百年磨西古鎮,也有清透的野人海、杜鵑峽。

這次趁著金秋木格措最美的時候,我途邀請公路玩家朱毀毀一路西行,給你帶來你從未見過的川西色彩。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成都和成都以西是兩個概念。

在成都,人們強烈的滿足感來源於多元的食物、緩慢的節奏和發達的城市智慧。

數千年沿襲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著盆地平原裡的千萬居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城市文化氣質。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在成都以西,與城市CBD直線距離不到百公里的地方,卻是天壤之別的景象。

平坦的地平線從這裡拔地而起,巨大的山脈矗立天際與日月同輝,“陰陽割昏曉”。在山谷河流的平坦之處,是藏彝族人的聚集之地,他們膜拜雪山之神,他們飲用山間泉水,他們食犛牛肉,他們觀星占卜。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兩者之間僅僅數百公里的距離和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出行川西更多的可能性。從鋼筋水泥的成都中心到高山流水的木格措,只需要登上巴士和等待六小時。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此次受邀參加簡途的公路玩家計劃,選擇了成都-木格措的西行線路,為期三天。

我將這三天的所見所聞,寫成一篇遊記,供各位參考。然而第三天因為我恐高所以沒登上瀘定橋,也就...啥都沒有。

成都和川西烏托邦

磨西鎮的那人那山那狗

DAY1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早上七點坐上一週一班的大巴,理論上錯過了這一班巴士就錯過了木格措金秋的七天。

在巴士上搖搖晃晃近六個小時,到達磨西鎮時已是午後一點。

這是一個不大的小鎮,被高大的山脈包圍著,因為位於海螺溝冰川公園的入口處,所以它理所應當地成為了瀘定-康定旅遊的集散地,所有前往木格措的旅人都會在這裡停留一晚。

並非僅僅像傳統意義的集散中心充斥著旅遊流水線的商業化和無趣,磨西鎮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值得遊覽的地方。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磨西的老街只有一條修築在山坡上的青石板路,彎彎曲曲,盤旋上升,很符合這個山中小鎮的性格。

街邊清末明初的民居古建築群依坡而建,保存完整。

這裡的商業化開發並不是十分成熟,在酒吧、銀店、餐館旁邊,還保留著許多古老破舊的店面,便宜又實惠,那些是為鎮上的街坊鄰居們服務的。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孩子們在街邊玩耍,不時和遊客攀談,老人們坐在石階之上,用彝語聊著家常。強烈的生活氣息,依然保存在這條古街上。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大概七八點的樣子,山裡便下起了夜雨,淅淅瀝瀝地,遊客們打起傘小步快走,光彩色的影在石鋪的路面上變得靈動起來。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橫斷山脈的地形雨——高考前總是能在複習提綱上看到這句話。

對川西的印象大抵是從那時候形成的——印象中橫斷山脈就像一個巨大的屏風,大到能將溼潤的東南季風抬升了起來,於是它的山谷裡總是下著雨。

這裡多夜雨的樣子,像極了山腳旁的成都。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雨愈下愈大,隨人們躲進了老街兩邊的店面,烤著路邊的柴火,在雨聲中開始了磨西的第一段晚餐。

作為一個被成都嬌慣壞了的人,我對這次西行的飲食本沒有報太大的奢望,然而這座小鎮的食物種類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烤全羊、犛牛酸奶、烤雞、牛雜湯、九大碗、青稞餅、石磨豆花、雙椒面。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尤其是烤全雞。用手把炭火烤出來的整隻雞撕成肉片擺盤,加上鹽和孜然,吃完之後全身都是烤雞的香味。

還有就是炸土豆蘸辣椒麵,高原上的土豆因為氣候涼,霧氣多,所以澱粉少,吃起來口感很好。

這裡的飲食雖不及成都的飯菜豐富多樣,精緻美味,但卻是另一番豪放自在的味道。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雨停後,人們聚集在廣場,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定下的習慣,只要鎮上人一多,晚上就會燒起篝火來繞著圈兒跳舞。

跳的是集體的鍋莊,跳錯了也沒關係,反正大家也都不認識。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領舞的少數民族中既有彝族人,又有藏族人。

磨西鎮的彝族人和漢族人,連同當地少數的藏族人之間的界線十分模糊,他們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幾乎完全相同。

正如數百公里外的成都,這裡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清代建築和法國設計師

百年古鎮中的魔幻西方教堂

DAY1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在磨西鎮四分之一的時間,我都在這座教堂周邊度過。

它實在太美了。霧氣繚繞的群山之中,它如一個異類一般,從西方世界流浪至此,縱使穿著中式的衣裳,但卻始終保留著一份孤獨的異國血統。

百年前,這個連中國人都很少涉足的山區,竟建造了這樣一座西化的教堂,甚是魔幻。我沒有預料過會和它相遇,所以這樣的驚喜令人興奮。

川西的大山中,還有很多這樣的驚喜。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1918年,來自法國的傳教士彭弟修築了磨西天主教堂,成為了最早在藏傳佛教信仰地區建立的天主教堂之一。

教堂主體結構雖是哥特式的高聳如雲和繁瑣裝飾,企圖更加接近上帝,但是青磚青瓦的質感、八角亭的模樣卻是完全的本土化,兩者融合,奇異卻不違和。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教堂前是一個寬闊的石頭廣場,遊人和本地人皆在教堂下的石階上閒坐。這不是我們的旅途目的地,所以大家皆是閒散緩慢的。

當然啦,這是一個完美的攝影之處。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不似平安橋天主堂的精緻,也不如基督光音堂的現代,磨西天主堂更多的是一種粗狂豪邁。它與這裡的大山大河、男女老少、民風民俗,有著相似的性格和氣質。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教堂的一側是神甫房,一棟兩層石砌小樓,它見證過一段特殊的歷史。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廣場上,壯年時期的毛澤東雕像面朝遠處的雪山,目光深邃,他的背後是高聳的天主教十字架——聖潔的宗教場所和紅色的革命遺蹟在這裡同時並存,也是一大奇觀了。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教堂廣場的一側是一家小小的酒吧兼茶館,由古老的川西民居改建,破舊但卻乾淨。戶外有著一顆巨大的柿子樹,樹下襬放著陽傘和桌椅,老闆家的小狗乖巧伶俐,一聲也不吭。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點了杯蒙頂山茶,眯著眼睛打發時間。世界在這裡彷彿靜止了,宗教與歷史,都與我們無關了。

城市智慧和自然原始

繞過的是雪山和城市擁擠的空氣

DAY2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從磨西鎮到木格措還有一段路程,沿途皆是壯麗的山景,令人產生一絲驚心動魄的畏懼。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行車的路程中昏睡了過去,醒來時由於氣壓的降低,耳膜出現了一些不適,世界似乎被關小了音量。

眯眼掀開窗簾,外面已是陽光燦爛的康定街景,群山的包圍中,無數搖著轉經筒的藏族人正從車窗外後退閃過。

無聲的畫面加上睡醒時的迷糊,那一幕是壯美的。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十點左右到達了木格措-康定情歌風景區,行車助理早已換好了門票和觀光車票。

一路蜿蜒扭曲,似九寨的九拐十八彎——九寨不在的日子,木格措也是極好的選擇。

窗外偶爾會遇見雪山匆匆閃過,拿起相機時大巴卻早已調轉了方向,只能等待它繼續掉頭。這樣反反覆覆地重複了好幾次,我卻依然趴在車窗前,興味盎然地等待著雪山再次露面。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海拔愈來愈高,周圍的景緻也在不斷變化。

每上升幾十米,就是一處新的風景。垂直的山地氣候自然帶,將木格措的春夏秋冬在人們眼前緩慢地演繹著。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山頂,野人海,又叫木格措聖湖。

許久沒有見過這般遼闊單純的景象,以致於剛下車的時候有輕微的眩暈,也許是高反缺氧,也許是因為視網膜無法接受如此高純度的蔚藍顏色。

城市是擁擠狹小的,連大氣的空間中都擠滿了細小的霧霾塵埃,一切都是複雜的,街道,大廈,工作,人際,一切都是彎彎曲曲剪不斷理還亂。

而這裡便是純粹而幼稚的原始。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之所以叫野人海,是因為古時兩個受迫害的本地男女,從家族裡逃亡出來,到這裡過著男獵女織的原始生活,被漁民看見,誤以為是兩個未經開化的野人。

城市的智慧和自然的原始,也許並非是兩個優劣的等級,而是兩種平等的狀態。問題不在於你的選擇,問題在於你如何去平衡這兩個狀態。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在城市平庸地癱瘓,不如在高原湖畔來個漂亮的swag。

冒險家的自我修養

你沒見過的杜鵑峽的十一道彩虹

DAY2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下山本可以坐大巴,大巴會在每個景點附近停靠,就像公交車一般。無奈等待人太多,於是我嘗試著走路步行前往七色海。

事實證明,我是一個幸運兒。我看到了大多數人沒看過的杜鵑峽。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杜鵑峽連接著野人海和七色海,將山頂的湖水引向山腰,六公里的峽谷一路下去,盡是奔騰的溪流和泉水,衝擊著巨石和古木,發出淙淙的自然聲響。

極少有遊客選擇步行,溪流邊的棧道上十分寧靜,耳膜裡只有淙淙溪水的迴響。

突然一下子,旅途開始變得充滿未知起來,少了幾分“旅遊者”的浮躁,多了一些“冒險家”的自傲。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溪水不斷地在往下飛奔,空氣裡是高原特有的冰涼和燦爛陽光,水花飛濺起來的時候,便是一道轉瞬即逝的彩虹。

我數了數,這一路下來,我捕捉了11道彩虹。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隨著腳步的前進,毫無預料的美景陸續地出現在眼前,它們不存在於旅行指南中,也不存在於網絡攻略之中,它們只存在於你站在它們面前凝望時的那個時間和空間。

一切都是流動的變化的,上一秒和下一秒是截然不同的模樣,如同你永遠也不能雙腳踏進同一條河流。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狂熱的植物愛好者,那麼這裡就是你的天堂。巨大的原始森林就在棧道兩側,不同種類的稀奇植物都在這片沃土之上野蠻生長。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幻想和現實

在七色海重疊的儀式感

DAY2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沿棧道步行近一個小時,走穿了杜鵑峽,咆哮的溪流也終於在峽谷的盡頭歸於平靜,它們皆匯入了半山腰的七色海。

它是木格措風景區的倒數第二站,比起山頂巨大遼闊的野人海,我其實更喜歡這裡。在這裡,之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雪山,也終於豁然地露出了全貌。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七色海的水在陽光下,會有閃爍的光斑,野魚便在流動的光影中跳竄,湖水是靈動的清澈。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湖邊是一塊遼闊的草地,在七色海站下車的遊客已不是太多,草地上稀稀拉拉的有人在拍照、散步。

在湖邊選了一塊平坦蔭涼的草地,一屁股坐了下去,遙望遠處的蓮花雪山。這樣的狀態,和在錦城湖畔的一個下午是同樣的安逸和享受,只是天空更加蔚藍,環球中心變成了茫茫雪山。

安逸卻還是那份安逸。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大一的時候學校鳳鳴合唱比賽,我們學院唱的是《康定情歌》,那段時間腦海裡總是會有這首歌的旋律。

而當我來到這首歌的的發源地時,坐在這“跑馬溜溜”的山邊,環顧周圍環抱的雪山、草原、森林、泉水時,才意識到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反覆歌唱的風景,竟真真切切地出現在自己眼前。那絲幻想與現實重疊的儀式感,在藍天白雲之下格外的深刻。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坐在雪山倒映的七色海旁,消磨了大把時間,等待著觀看“夕照蓮花”的雪山映日。

藏民稱這樣的大湖為海,大抵是因為他們從未見過大海,而這平靜的大湖,可能就是他們想象中海的模樣。

聽起來似乎像是浪漫主義的井底之蛙,但是仔細想想,當我親眼看到川西的這些絕美風景之時,它們真的就和我想象中的一樣嗎?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它們比我想象中的更令人震撼。

平原城市中的人,以為摩天大廈便是天際頂點,以為人工湖是城市之肺,以為城市生活才是唯一的文明選擇。

殊不知,在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卻是一番完全不同的世界觀構架。

成都和成都以西是兩個概念,完全不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迥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甚至連語言都互不相通。

但是,成都和成都以西卻是兩種同樣的生活模式。

成都生活的精神內核是享受生活,追求自由,及時行樂;而成都以西給了這樣的生活模式一個更高級的選擇,那就是重返自然。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過了一個木格措和百年時光

得益於地理位置的親密,這種生活的選擇,是唾手可得的。而唯一的驅動力在於:你是否願意上路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