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雪"奮鬥,後驅車究竟該何如上路


公開課 | 浴



近期,我國很多城市都下了雪,惡劣的天氣也為我們的行車安全帶來了許多困難,最近我們也總能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這樣的場景:

公開課 | 浴


公開課 | 浴


後驅車顧名思義,指的是後輪驅動的汽車。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後輪驅動。後輪驅動是指汽車設計中,發動機的動力只驅動後輪進行行駛,前輪不產生動力,只起到承重和轉向的作用。


公開課 | 浴



後驅車雨雪天不好開嗎?事實上圍繞後驅車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雨雪天打滑,這一點相信許多後驅車車主都深有體會。儘管在很多時候,後驅車可以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但這絕對不包括雨雪天。那麼後驅車主正確的雪天出行方式應該是什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冬季胎=雪地胎?



公開課 | 浴



雪上防滑,是通過較為粗大的輪胎花紋溝,使輪胎在滾動時,讓進入花紋溝裡的積雪在壓力的作用下形成雪柱,從而獲得驅動力。國際上通用的標準是適合低於7℃下使用的輪胎稱之為冬季輪胎。冬季輪胎與普通的四季輪胎相比,選用的材質相對來說非常較軟,而且胎花紋溝也更寬更深,汽車在冰雪路面上提供更強的抓地性和防滑性,保障低溫狀態下汽車的附著力,發揮車輛的最佳性能。


公開課 | 浴



而雪地胎與冬季胎截然不同。真正的雪地胎為了增強抓地力,是帶有釘子的,適用於冬季寒冷並且易有積雪的地區。在歐洲及俄羅斯的一些特殊地區有相關法律規定,進入雪季人們必須使用雪地輪胎來保證安全。但是在我國帶有防滑釘的雪地輪胎是禁止使用的,因為這種輪胎會對柏油路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就像上面所說的一樣,冬季胎和雪地胎並不是同一種輪胎,如果不是在常年積雪的地方開車,並沒有必要換雪地胎,使用一般的冬季輪胎就夠了,可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雪天,老司機都是如何開後驅的?



公開課 | 浴



很多後驅車在雪天都是愛出現打滑的,原因是: 下雪天路面滑、摩擦力小,汽車容易打滑。後驅車型是推著汽車前進,也就是說車子的重量集中於前部,而動力來自於後輪。那麼當車子的重量所產生的與地面摩擦力大於後輪所提供向前的推進力時,車輛就根本無法前行。先來說起步,在溼滑的冰雪路面上,因為後輪的壓力不夠,在加速時輪胎還沒有把動力傳遞到地面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打滑了。當然,如果是後置後驅或中置後驅的話,因為發動機的重量接近後輪所以在冰雪上的表現要好於前置後驅的車子。


公開課 | 浴



像BMW M系列這樣馬力很大的後驅車,油門一定要輕輕踩,要對車輛敏感一點。當正常啟動車輛時,寶馬的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是處於打開狀態的,這時行車電腦的邏輯是不允許車輛輪胎實現打滑。這時DSC會進行干預調節,比如降低發動機功率或進行制動干預,車輛就會出現駕駛員要求加速而DSC系統要求剎車的矛盾,可能使車輛根本無法起步。當關閉DSC後,驅動輪允許一定程度打滑,更利於車輛在雪地起步。


公開課 | 浴



現在,我們再來說剎車。在日常駕駛裡很多人都習慣一腳踩死讓車輛乾脆地停下,但這個習慣在冰雪行駛危害很大。冰雪天要輕踩剎車,逐步減速,在快要停下的時候鬆開制動踏板,讓車輛實現更好的軟停車,制動末端回正方向盤。

出現轉向過度時正確駕駛方法


公開課 | 浴



轉向過度就是你發現“媽呀!這個彎我怎麼拐早了的時候”。這時別緊張,要鬆開油門,視線要看著車輛過彎的正確路線,反打方向進行修正,保持方向指向車輛需要去的方向。說實話上面這句話很難,因為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很緊張,那記住,當你感覺到分外緊張就要失去控制時,用力把剎車踩到底,接下去就交給ABS救你吧。開個玩笑,雪天開車需要注意在進入彎道之前駕駛者應提前放慢車速,注意觀察前方車輛及路況,入彎後緩慢打方向,而出彎的時候也應當注意緩慢加油和緩慢併線。


公開課 | 浴



後驅車在冰雪路面表現確實不盡人意,但如果完全把責任歸根於這種驅動形式,未免有些過於武斷。說到底,冰雪路面的附著力太低,輪胎與地面摩擦力不夠,車速過快都會容易失控,所以不管是前驅、後驅、還是四驅,提高安全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遇上冰雪還是老實的換上冬季輪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