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2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

摄影报道|李颀拯 (浙江)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今年是彝族人李静做乡村医生的第5年。她出生在金沙江畔志力村,长大后走出大山求学、工作。在外面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故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根在这儿,哪怕成了家,生了孩子,她依旧习惯于行走在山间、云端、河边。

嘟嘟,嘟嘟……窗外还是一片漆黑,闹钟就响了。李静迅速起身关了闹钟,在乡卫生院做主治医生的丈夫昨晚有台手术,一直到后半夜才回家休息。她没开灯,轻手轻脚穿上衣服,拿上手电,慢慢打开房门,快关上时,听到丈夫迷迷糊糊中说了句“路上小心!”她“嗯”了一声。

云南的大山里,四季并不分明,清晨,总是非常冷。当天有扶贫工作队的人要开车下村,李静前一天就和他们说好,搭车一起去。她要做入村随访。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李静本来是学旅游的,后来认识了丈夫陈东林,才开始转行学医,并通过考试后拿到行医资格证。陈东林是乡卫生院里的专家医生,有空时,他也会来卫生室,指导李静学一些推拿针灸之类的技术。这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人来说很实用。

汤郎村位于云南省昆明金沙江畔,离昆明约有5个小时的车程。今年是李静在这个村做医生的第5年。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87户,2786人,大多是彝族人。

李静在这里出生,原本她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从求学到工作,就是为了走出这穷困的大山。然而当她在外面转了一圈后,却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还是故乡,哪怕成了家、生了孩子,她依旧习惯于行走在山间、云端、河边。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李静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她从小就熟悉的邻里乡亲。由于村民大多已经外出打工,日常服务对象以老人和孩子为主。

2013年,原本学旅游的她,开始学医,并很快考取了行医资格证,成了一名村医。李静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她从小就熟悉的邻里乡亲。她的主要工作包括三方面:村民的合作医疗报销、孩子的预防接种,以及老人、重点病人的病情监控。由于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日常服务对象以老人和孩子为主。

这两年,精准扶贫工作入村后,李静说,她的工作量明显增大,因为大山里,因病致贫的家庭非常普遍,这让她多了一项情况摸底核实工作。每个月里,她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大山里。地处云南大山里的村子,村民居住分散,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路。最远的一户人家,别人用摩托车把她送到路口后,她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

李静的女儿今年7岁,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她和丈夫在禄劝县城里贷款买了房子。这5年来,夫妻俩一直在大山里工作,孩子和老人住在县城。县城离他们工作的地方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走的都是山路,他们每个月只能回去一次。说起这些年的工作,李静觉得对女儿的感情是最复杂的。一年里,她和女儿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一个月……说着说着,李静眼睛红了。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于孩子的疾病预防观念也很淡薄。每到打预防针的时间,李静就要一个个给名单上的村民打电话,叮嘱她们把孩子送来。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李静打针的动作很娴熟,她一边逗着孩子,一边给孩子打针,孩子刚咧嘴要哭,一针已经打完了。她说,其实平时在打预防针的日子里,她是不穿白大褂的,因为孩子远远见白大褂就哭。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来来往往的村里人,每个人见到她,都会和她打招呼。李静甚至不用看纪录,随口就能问他们“药快没有了吧?”“下周来测血糖!”“你家儿子上个月的针都还没来打”,等等。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乡卫生院离李静工作的汤郎村卫生室很近。她和丈夫工作日就住在卫生院的集体宿舍。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有空时,她也会去卫生院的中药房去请教中医师。村民们常常会吃一些自采的中药,李静希望多认识一些药材,这样可以更直接帮助村里人。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李静的另一项工作是到各家各户做病人病情走访和监控。每个月里,她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大山里。地处云南大山里的村子,村民居住分散,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路。最远的一个户人家,别人用摩托车把她送到路口后,她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上一次李静到陈奶奶家时,发现陈奶奶有中风预兆,就劝他的家人送她去县医院做全面检查,可陈奶奶不肯去,只是把里屋的床搬到了院子里,说是这样透透气就好了。李静看到这情形有些着急了,又开始了反复的劝说工作。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大山里很多彝族村民还习惯于人畜混居,很容易出现寄生虫类的病例。李静说,这让她很担心,又很无奈。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一位彝族老人的风湿病比较严重。李静一边陪他聊天,一边帮他做一些按摩。她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们有时连个说话 的人都没有,偶尔陪他们说说话,老人家就很高兴了。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李静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晚上9时许,她终于回到自己的卫生室,丈夫陈东林已经在那儿等她了。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洛川苹果甲天下“美丽中国”报道摄影大赛(2)

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李静和丈夫在禄劝县城贷款买了房子。孩子和老人住在县城。早上李静和丈夫就要回乡里了,孩子从起床开始就一直哭,不舍得妈妈离开。

软题比硬题更难拍 马俊岩|文

在很多摄影人的印象中,李颀拯适合拍硬题。比如《怒海谋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远洋航行1万多海里,经历1440多个小时,为我们带回了关于远洋船员既陌生又惊心动魄的故事;比如《缅北战事》,在失控区被反政府军扣押,被人用AK47顶着脑门,最后想方设法逃出,一路狂奔5个多小时返回中国……每一个题材都很“硬”。

《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却和此前人们熟知的题材大相径庭,这是一个软题。要在看似普通的画面里读出不一样的意味,这不容易。这不单纯需要拍摄上的技巧,更多的是对沟通能力的考验和对生活的体味。

拍这样的主题,首先是要对乡村医生这个行业有宏观的了解,还要针对具体人物的环境做变通。故事如何讲述比画面是否“决定性”更重要,前一张画面与后一张画面如何关联,这才是图片故事比单纯组图更有意思的地方。

李静是中国近百万乡村医生中的一员。作为80后,李静身兼多重角色:医生、母亲、妻子、女儿,她不停地在这些角色之间转换。摄影师没有平铺直叙地体现她的日常生活,更没有将其塑造为一个“高大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典型人物,而是还原了李静的“平凡人”本色。但故事有起承转合,在影像叙事中仍有多重戏剧冲突。作为一个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如何权衡。当穿着白大褂的李静跋山涉水到乡民家走访,我们看到了一个医生对病人的尊重;当她面对女儿不想分离哭泣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愧疚。

这篇图片故事在新浪网发出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上万人参与评论;微博阅读200多万,超千人点赞;很多网友向这位女医生致敬。

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平凡且真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相比于他从前作品里的冷静和尖锐,《金沙江畔的乡村医生》的镜头,多了一些含蓄和温柔。

作者自己都说,拍摄这样的题材比拍“硬题”难度更大,要有进入对方生活的时间和耐心,还要隐藏自己的存在。

在深度报道摄影师不断离场的情况下,李颀拯是坚守者之一。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拓宽拍摄题材,学写作、学视频、学剪辑、学航拍……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更加全面、专业,也更加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