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繼續對國家級貧困地區企業IPO開闢綠色通道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11日電 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11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

在門檻不降低的前提下,繼續對國家級貧困地區的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新三板掛牌、公司債發行、併購重組開闢綠色通道。

《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導向、以機構改革為動力、以政策扶持為引導、以防控風險為底線,聚焦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促進農村金融資源迴流。

《指導意見》對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階段性目標,明確了相應階段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目標。短期內,突出目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到2020年,要確保金融精準扶貧力度不斷加大、金融支農資源不斷增加、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改善、涉農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支農能力明顯提升。中長期,到2035年,基本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適度競爭、有序創新、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發展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到2050年,現代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政策體系、產品體系全面建立,城鄉金融資源配置合理有序,城鄉金融服務均等化全面實現。

《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鄉村振興發展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積極引導涉農金融機構迴歸本源;明確重點支持領域,切實加大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傾斜力度,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圍繞農業農村抵質押物、金融機構內部信貸管理機制、新技術應用推廣、“三農”綠色金融等,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融資需求;充分發揮股權、債券、期貨、保險等金融市場功能,建立健全多渠道資金供給體系,拓寬鄉村振興融資來源;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增強農村地區金融資源承載力和農村居民金融服務獲得感。

《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多渠道資金供給體系,拓寬鄉村振興融資來源。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掛牌融資,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強再融資監管,規範涉農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向,避免資金“脫實向虛”。鼓勵中介機構適當降低針對涉農企業上市和再融資的中介費用。在門檻不降低的前提下,繼續對國家級貧困地區的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新三板掛牌、公司債發行、併購重組開闢綠色通道。健全風險投資引導機制,積極引導風險資金投早投小,加大對初創期涉農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起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推動農業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

《指導意見》提出,要完善貨幣政策、財政支持、差異化監管等政策保障體系,提高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金融機構也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同時,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從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大方面對金融機構進行評估,定期通報評估結果,強化對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有效提升政策實施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要求,下一步,各涉農金融機構要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的支持力度,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