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戎寺:君臨天下的表達式

柬埔寨的巴戎寺(Bayon),是吳哥王朝專做大事的統治者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在位期間留下的傑作。這位國王,以從容淡定的姿態,將當年的一個國力孱弱的真臘王國,發展成統轄54個省,鼎盛到荼蘼的吳哥王朝,成為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巴戎寺為他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灌注了宏偉氣概,讓身臨其境的後人,體會到一種時光交錯的震撼和榮光。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外觀巴戎寺,是一座巨大的三層結構的塔林,佛塔重疊林立,玉米狀尖塔,磊磊環堆;當你走入內部後,大不同處立馬呈現,這裡的佛塔,都是佛面塔。如果說滿眼的眾佛陀,是審美,是膜拜,聚焦一個佛面,則是昭示,是感觸,不一樣。這座位於吳哥城中心的寺廟,昔日的每個省,都有一座象徵性佛塔,建於此,54座佛塔的四面,全是加亞華爾曼七世一人狀若菩薩的微笑面容,共計216個,它們,或正或側,頗具氣象地面朝吳哥王朝的四面,眼觀四路,耳聽八方,靜觀其變,寶像威儀,威鎮諸侯。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加亞華爾曼七世的這些笑容,構成了傳世的“高棉的微笑”,高棉人是吳哥王朝的主要民族。佛面塔上的國王,基本上是以一個真實可辨的佛性之人的姿態來塑造,他寬闊的額頭,低垂的雙眼,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微啟的厚唇,慈祥的眉目,一幅“世間本無事可以為然”的樣貌,一幅在祥和寧靜中顯示智慧與佛緣的範式。佛面附著在青灰色或紅砂色的塔尖上,有一種滄桑與輝煌,靈魂和氣魄交織的畫面感和歷史感。巴戎寺,也因此代表了一種風格----巴戎風格,注重對人物精神層面的刻畫,體現自自然然的生活氣象。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加亞華爾曼七世,自帶神秘氣質,頗具傳奇色彩,他兩次放棄了王位繼承。無人知曉他年少的過去,多年來他自在地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即使他的父王去世,即使他的弟王登基,他都未曾出現在屬於他的國土上。他居住在鄰近真臘的佔婆,如今的越南。直到叛臣殺了他的王弟,試圖篡奪王位,這位一直隱秘度日的王子才走上柬埔寨的歷史舞臺,力挽狂瀾。在政權穩固之後,進一步向外擴張,一路所向披靡,先後征服周邊鄰國,給吳哥王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頂級繁榮。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加亞華爾曼七世,同時還將吳哥王朝的國教,從印度教改為佛教,巴戎寺的建築,就體現了佛教與印度教的共存,它是一座典型的小乘佛教寺廟。小乘佛教寺廟多以塔為中心,塔下即廟堂殿宇,廟堂頂上即是塔;塔頂蓮花,蓮花是印度教和佛教的神物,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國花;小乘佛教的寺廟只有一尊佛祖的像,還有一些動物和弟子的像,以示佛法所及。而大乘佛教寺廟則多佛,多菩薩,多護法神塑像,寺廟多以庭院式或宮殿式,以中軸線為主,四面佈局。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是建築業的一大奇蹟。佛塔所用的巨大石塊,匠人們僅僅依靠石塊的重量和形狀的吻合,將它們疊合起來,屹立千年而不倒。他們只用幹砌的方法,不用任何的膠結材料,也不用釘子和木楔,石條與石條之間,通過精密的排列組合,純天然地支撐起整個龐大的建築,有些地方接縫處嚴密得連紙片也插不進去。據說當年,建築寺廟靠的都是原始力,一頭頭的大象,把沉甸甸的石材從遠處運來,一批批的工匠,打磨好條石,僅靠獨特的技巧將其堆砌起來,一個世界的奇蹟,在他們的手下,聳立成豐碑。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佛面塔群,是巴戎寺的點睛之筆,它讓曾經的過往變得真切,它讓歷史的脈搏,在此勃勃顫動。它是柬埔寨式的峨眉橫絕,君臨天下的表達式。它讓一個曾經一度選擇隱士般生活的一代天驕,落在了巴戎寺的塔尖之上,在這裡,加亞華爾曼七世,繼續雕刻屬於他的時光,繼續在這裡,守候著他的田園靜好。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巴戎寺:君临天下的表达式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巴戎廟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多年以後yc 更新:2019.02.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