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Day-03)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幹法》和《活法》,作者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他被稱為“經營之聖”,把企業經營上升到了哲學層面。他創辦的兩家公司都進入過世界500強。在78歲的時候,又受命出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一年後就奇蹟般地讓這家已經宣告破產的公司起死回生。當然,每個人的經歷是不可複製的,但理念卻是可以學習的。今天分享的內容,就是稻盛和夫的工作觀、能力觀和人才觀。今天是“自我管理”分享的第三天,你們的每一次閱讀都是我的動力,希望積極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自我管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Day-03)

如果你還沒有踏入職場可能會不屑一顧,努力工作,無私忘我,這不是顯而易見而又十分扯淡嗎?但是你跟我一樣當真正成為職場人,手頭有負責的工作的時候,看這本書就能發現久經風霜的智者樸素語言裡蘊藏的處世智慧。努力工作、提升思維、夯實能力,這些樸實無華的分享,是無往不利的成長經驗。

工作觀

《活法》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提到自己有一次去參加經營研討會,當時本田汽車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也作為講師出席。他來到現場的時候,是從工廠直接過來的,還穿著油漬斑斑的工作服。本田宗一郎一開口說了這麼一段話:

“各位,你們究竟是幹什麼來的?據說是來學企業經營的。如果有這閒工夫,不如趕快回公司幹活去。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哪能學什麼經營。我就是證據,我沒向任何人學過經營,我這樣的人不也能經營企業嗎?所以,你們該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立刻回公司上班去!”

如果你在經營研討會上聽到這種話,會怎麼想?稻盛和夫聽後卻幡然醒悟,意識到只有通過經驗的積累才能獲得偉大的智慧,要想真正懂得經營,必須得去現場參與工作。人格的形成也是通過工作的完成而實現的。也就是說,哲學產生於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鍊。

在稻盛和夫的眼裡,工作是磨礪自己內心、完善自己人格的重要途徑。只有認真參與到工作中,勤懇踏實地去做,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能力觀

稻盛和夫認為,人的能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進行自我衡量的時候,不要只用現在的能力來評判自己,而應該設想一下將來你可能達到的高度,再判斷是不是要去接受超過你能力範圍的工作。

如果你也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擔心肯定完不成的任務時。稻盛和夫說:你具有超越現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嗎?考慮周全的話,就一定能實現。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時候,應該以一狀態為目標,作為實現的過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見”。換言之,就是要有持續的強烈的願望。

稻盛和夫從創辦京瓷開始,就經常主動接受別的公司認為“不能做”的產品訂單。這並不是因為京瓷有什麼特別的技術,而是因為稻盛和夫覺得這種看似不可能的路,才是小公司脫穎而出、生存下去的唯一機會。所以不管訂單多麼困難,他都會應承下來,並且全力以赴。因為一旦他們承諾能做,但最後卻沒有做出來,客戶就不會再給新的機會,於是他們只能破釜沉舟、用盡全力。結果真的一次又一次圓滿完成任務,最終做到行業領先的水平。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的不僅是在未來某個時刻達到目標的決心,你還需要客觀評估自己現有的能力,明白差距在哪裡,並且用實際行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未來能力可以達到的高度,去要求現在的自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人才觀

稻盛和夫認為公司裡的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像豹子那樣, 行動速度非常快;還有一類就是像牛一樣, 默默耕耘。

我們一般可能會認為那種豹子類型的人物行動迅猛、靈活聰明,會是最後進入管理層,並且能夠在工作崗位上做出優異成績的人,但是稻盛和夫並不這麼覺得。

通過長期管理公司,他發現常常是那些像牛一樣的人物,最後才能厚積薄發,他們可能看起來不是那麼睿智,但是他們願意勤勤懇懇地在自己的位置上耕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通過不懈努力,最終在這個領域做出成績。

也就是說,在一個領域裡面你要獲得非常大的成功,或者說做到行業內非常領先的位置,僅有聰明是不夠的,比聰明重要的是,在一個行業裡面默默耕耘,並且有深挖下去的能力,這反而需要一些“遲鈍”的特性。

自我管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Day-03)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希望朋友們日益精進。

Day-03:在當天文章下方留言你的感悟,堅持打卡7天。7天累計留言點贊數排前三的讀者即可免費獲得 的書籍《窮查理寶典》(紙質版),如果你覺得對你有所幫助,希望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如果Day-01沒有閱讀的朋友,也可以通過補打卡的方式參與活動)

tips : 想交朋友的讀者可以將聯繫方式(姓名、電話、地址、微信號)留言至後臺,或者回復“你好”,也可以自動獲取我的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