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一個人的普救寺

堆雪

我該在這裡住上一晚。

寺廟裡沒有別人。就我一人。

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我分別扮演寺廟住持,張生,鶯鶯,崔母,和丫鬟的角色。

我甚至是那個,勤快地抓起木桶哼著小曲去挑水的小和尚。

(為了愛情,誰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反正,我只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夜晚,多靜。

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我一個人在普救寺,為世間的真愛上一炷頭香,敲響木魚。

我一個人藉助牆角那棵歪脖子樹,踩翻屋瓦和月光,去會心上人。

我一個人撫琴,弄墨,畫一個人。木門虛掩,等那個比月光還白的書生。

我一個人假裝糊塗,在張生面前悔婚,待他發奮讀書、金榜題名後娶走鶯鶯。

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我甚至忘記了自己的丫鬟身份。為成全一段傳奇,挺身而出,當面揭穿崔母的陰謀。

我一個挑水小和尚,不懂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愛語。卻也能聽懂,那佛塔下壓了千年的蛙聲。

堆 雪:一個人的普救寺(耿林莽 點評)

(選自《大沽河》2013年第4期)

【耿林莽點評】

普救寺位於山西永濟市,是著名戲曲《西廂記》故事發生的那個寺院。堆雪去那裡旅遊,也許未去,僅憑想象寫出的這章散文詩。我欣賞她在於構思的獨特。看膩了寫法雷同的旅遊詩,讀到這《一個人的普救寺》,眼睛為之一亮。一個人,妙就妙在“一個人”,完全以獨特的詩境佔領了這座寺廟,完全以自己的想象和幻覺來形成,塑造他的詩境所需的普救寺,也就是說,讓客體的“物”為他立體的“意”驅馳,而不是被“物”牽著鼻子走,這便取得了詩思馳騁的自由。

一個人,獨自佔有。於是,他可以任意扮演《西廂記》裡的每一個角色,從而發揮他為自由的愛情盡情謳歌的意向,“一個人的夜晚,多靜”,這樣的語言十分乾淨,卻容納了寬裕的詩美空間:“我一個人在普救寺,為世間的真愛上一炷頭香,敲響木魚。”多麼美好、樸素的願望,賦予經典的人間祈禱以全新的內容,何等新鮮,又何其感人。

然後進入了“扮演”每個戲中人物的遐想,從“那個比月光還白的書生”,到鶯鶯,到崔母,到紅娘,一直到那個挑水的小和尚,使得這章由幻想構成的詩篇充滿了情趣,語言也別具一種生活氣息的美在這個挑水的小和尚身上,詩人投入了“情竇未開”的想象:“卻也能聽懂,那佛塔下壓了千年的蛙聲”,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據說,在寺中佛塔附近以石相擊,可聽到“咯哇咯哇”的聲音,頗似蛙鳴。是求愛的呼喚嗎?也許,小和尚是聽得懂的。

耿林莽 1926年出生,當代著名散文詩作家,已出版散文詩集《散文詩六重奏》等11部,散文集《人間有青鳥》等3部,文學評論集《散文詩評品錄》等。2007年獲“中國散文詩終生藝術成就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州師範學院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