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強的iPad,是電腦還是平板?

自從引入iPad Pro產品線以來,iPad Pro似乎已然成為了蘋果在用料和升級最有誠意的產品系列了。在平板市場,iPad Pro在幾乎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依舊在產品迭代時“毫不吝惜”的堆砌硬件上。可以說,iPad Pro的對手就是自己。

外觀和尺寸

如果說“初試啼聲”的9.7“ iPad Pro是最不Pro的iPad Pro,那麼初代iPad Pro 12.9則是蘋果邁出iPad筆記本化的第一步嘗試,iPad Pro 10.5則是進一步探尋顯示面積與便攜性的折衷點。經過三代產品迭代的 iPad Pro 2018,至少在外觀上與筆記本,應該說筆記本的那塊屏幕幾無差別了。當拿掉了那個圓形home鍵,在連接上最新的Smart Keyboard Folio,iPad Pro瞬間變身為一款輕薄筆記本的屏幕,或者說就是一款Mac筆記本的屏幕。從實際體驗上來說,由於最新的FaceID支持橫向的屏幕解鎖,用戶只要隨意按下鍵盤按鍵,即可立即解鎖進入使用狀態,這一過程甚至快過Surface Pro的Windows Hello。可以說,窄邊框的屏幕從產品外觀角度帶給了用戶最大的筆記本心理暗示,而Face ID則從亮屏和解鎖等基礎操作的角度強化了這一暗示。

迄今最強的iPad,是電腦還是平板?

人機交互和iOS系統

欠缺對鼠標的支持,應該是iPad Pro最大的“槽點”了。畢竟鼠標作為最為基礎的外設之一,早已和電腦綁定在一起了。不過作為以觸控而生的iOS系統而言,引入鼠標支持絕不僅是功能性支持這麼簡單,就以主屏幕來說,規則排列的圓角型圖標會讓鼠標指針顯得無用而不協調。而應用內對鼠標的支持,也需要更好的自定義設計,才可以與觸控相得益彰。讓我們看看Windows,作為一個開發伊始就對鼠標完整支持的OS,儘管現在也支持了觸控,但是觸控只是一個功能而已,無論是系統級和還是應用內,觸控都只是一個割裂般的存在。這不恰好與iOS中加入鼠標支持的情況類似麼?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Apple Pencil才是蘋果希望引入的一種在以觸控為第一優先級的設備上用於精確定位的輔助外設。以文字編輯為例,在我目前使用的Word來說,Apple Pencil已經可以提供強大的功能和完整的操作邏輯,比如文檔上的批註和塗鴉,再比長按筆觸來觸發文字的選擇和拖放,這些都表現出了不輸於鼠標的效率和不同的用戶體驗。

對生產力的一點理解和討論

被蘋果描述為“Your next computer“的iPad Pro 不適用於生產力環境,這是蘋果的一個烏龍嗎?回答這個問題,或許需要對“生產力”做些界定。每個人的眼裡,“生產力”有著不同的內涵,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文字輸入和編輯就是生產力;對於一位媒體工作者,完整的視頻和圖片編輯和後期處理也是生產力。而對於一個軟件開發者, 如果不能編譯和調試一個“Hello World”級別的應用,那麼一款即使具備了全功能PhotoShop的設備就只不過是一款玩具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iPad Pro 2018還是堪稱一款合格的生產力設備,而且也不乏優秀的應用來支撐更好的生產力輸出,比如Office, ProCreate, Photoshop都可以很好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務。在教育領域,配合相應的應用和Apple Pencil,無紙化課堂也更進一步,這些不都是生產力的完美體現麼?

迄今最強的iPad,是電腦還是平板?

iPad Pro的產品定位和未來

隨著iPad Pro系列的售價連年攀升,用戶的期望值自然會隨之提升。但就目前蘋果的產品組合來看,由於MacBook的存在,蘋果更希望將iPad Pro系列打造成一種以觸控為基礎交互,以便攜為第一優先級的計算設備,這種設備並非傳統電腦產品的那種通用計算設備,但卻一定可以在蘋果為其定位的領域裡展現出專精的設備。只看這一代A12X在GPU能力的躍進式提升,為多媒體和AR領域的應用帶來了強於Macbook甚至13“ MacBook Pro的性能表現。

蘋果在WWDC 2018明確表示過並無融合macOS和iOS的計劃,這其實也是體現了蘋果在多終端融合的另一種思路,通過加強設備間的協同,而不是用大一統的軟硬件來解決一切問題和需求。

未來,iPad Pro無疑會持續提升硬件水準,而屏幕尺寸甚至可能上探到15“。在軟件和系統方面,蘋果會通過引入更多系統級功能和推動第三方應用廠商的開發來加強iPad Pro作為專業計算設備的表現,比如更好的文件系統管理,更多場景對Apple Pencil的完善支持,甚至更靈活的多窗口的管理和切換。但系統桌面,鼠標支持等這些功能則不會出現在iOS和iPad Pro中,因為這些在蘋果的產品組合中,本就是macOS和Mac的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