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在孩子成長路上,他們可能會聽到很多種聲音,有的是給予鼓勵,不斷加油打氣;有的則是質疑孩子能力,說幾句讓孩子喪氣的話;甚至有時候孩子也會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難道我真的不行嗎?”或者“什麼都難不倒我,我一定行。”

而往往影響孩子做決策的是自己的聲音。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兩種聲音會同時出現,不知道聽哪個,腦海裡像是兩個小人在打架,讓孩子頭疼不已。

或許此時,孩子需要一個“魔鬼魚”來引導自己。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最近的熱播劇《幕後之王》,劇中的布小谷(周冬雨飾),拋去主角光環,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從剛開始不能進總編室的實習生,到後來成為雲海衛視新媒體部的總監,這一步步走來,不僅靠的是布小谷的勤奮努力,還離不開各位職場達人的幫助:杏子姐的超強大人緣,凱文哥對媒體的洞察力,還有最主要的是“魔鬼魚”淳于喬(羅晉飾)的耐心引導和教導。

布小谷不怕所謂的“魔鬼魚”,耐心向淳于喬學習,同樣淳于喬作為“魔鬼魚”,對布小谷耐心教導,這個過程就像家長教育孩子一樣,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做好一個讓孩子又愛又敬的“魔鬼魚”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事情。太嚴,會讓孩子有束縛感;太鬆,則會讓孩子為所欲為,那麼如何成為孩子的“魔鬼魚”呢?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首先,成為孩子的榜樣。

早在50年前,美國當代心理學家班杜拉就做過一項著名的實驗——波波玩偶實驗。該實驗的大致過程是:將孩子們置於兩組不同的成人演員當中。一組是具有攻擊性的成人演員,另一組是非攻擊性的成人演員。在觀察了成人的行為之後,再讓孩子們進入一個沒有成人演員的房間,觀察他們是否會模仿先前所見到的成人演員的行為。

實驗結果是,觀察到有攻擊行為的孩子更傾向於做出攻擊行為。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無疑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所以,育兒先育己,這是班杜拉實驗給我們早期教育的重要啟示。做好孩子的榜樣,的確是一項重大的工程,但也並非沒有規律可循。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在這裡有幾個小建議,可以做參考:

1、參與孩子生活

想辦法和孩子互動:像是一起運動、談論電視節目,或準備晚餐,這些活動可以讓你有機會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2、實踐言出必行

避免雙重標準:孩子,尤其是青少年,當孩子沒遵守家庭規則時,他會知道你可以教導他不能打別人,但你也不能把打他當作處罰,避免造成孩子混淆。

3、承認自己錯誤

榜樣也是人類,如果你發現自己犯了錯,不要失志。承認自己的錯誤,汲取教訓,並努力超越自己。如果為了這事苦惱或憤怒,只會讓孩子用同樣的方式去應對。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其次,學會與孩子溝通。

在孩子說起或詢問一件事情時,最好的反應通常是不要針對事件的本身,而是要針對事件暗示的聯繫。

假如有一天孩子向你抱怨說,最近她收到的禮物比哥哥的少,那麼此時你第一想到的是什麼?是因為哥哥年長,還是要否認她對哥哥的抱怨……顯然,孩子想要表達的都不是這些意思,孩子真正擔心的是父母對她的愛是不是和哥哥一樣多。

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對他們永久不變的愛。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當孩子講起一件事時,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他,而是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

七歲的小麗回到家,跟父母抱怨說放學路上,一個男孩子把她好朋友推進了水坑裡,弄得鞋子,褲腿上都是泥。爸爸聽到後說:“他把你朋友推進水坑裡,你一定很生氣吧。”對於父親說的這些話,小麗深有感觸地回答說:“是的!”當她的父親說:“你擔心他們也會這麼對你嗎?”小麗斬釘截鐵地回答道:“讓他們試試!我會把他們一起拖下水,那一定會濺起水花呢!”她想象著那幅畫面,然後大笑起來。

這段談話以開心結束,它原本可能會成為一場應該如何幫助小麗自衛的、毫無用處的、冗長的說教。由此看出,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作為家長要多多學會挖掘孩子表達後的意思。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最後,與孩子成為朋友。

二胎政策開放以後,有很多孩子還不適應自己已經不是一家之寵的地位落差,這就使得孩子很多東西都會藏在心裡面,而你又沒法去知道、瞭解、理解孩子,很多程度上孩子會在青春期變得叛逆或者沉默寡言,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孩子的朋友總比成為孩子的敵人好的多。

成為孩子的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對話。孩子由於年紀的關係,很多時候都會顯得比較幼稚,但是你若真正想要和孩子做朋友,那麼你應該把個人的一些姿態降低,試著讓自己和孩子一起玩耍。

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都會玩過家家、躲貓貓,千萬不要覺得這些東西降低了自己的智商,其實這些表現才是孩子發育的關鍵,是與孩子建立友誼的最佳機遇。

幕後之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鬼魚”

要想成為孩子的“魔鬼魚”,必須自己先變成“魔鬼魚”。成為“魔鬼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與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裡作為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眼界範圍,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來引導孩子。最主要的是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瞭解孩子的心理,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成為孩子的“魔鬼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