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頂住爆破筒,血濺邊關壯氣歌董存瑞似的英雄陶少文董存瑞的故事大家熟知,為民族獨立解放在一次戰鬥中面對敵橋上暗堡瘋狂掃射,在戰友掩護下他迂迴到橋下,以肢體托起炸藥包,與敵火力同歸於盡,為大部隊前進道路掃清障礙。新中國成立後在剿匪和邊境戰鬥中,有沒有董存瑞這樣慷慨悲歌的勇士?回答是肯定的!

肩膀頂住爆破筒,血濺邊關壯氣歌董存瑞似的英雄陶少文董存瑞的故事大家熟知,為民族獨立解放在一次戰鬥中面對敵橋上暗堡瘋狂掃射,在戰友掩護下他迂迴到橋下,以肢體托起炸藥包,與敵火力同歸於盡,為大部隊前進道路掃清障礙。新中國成立後在剿匪和邊境戰鬥中,有沒有董存瑞這樣慷慨悲歌的勇士?回答是肯定的!他就是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我部壯士陶少文。陶少文,苗族,雲南馬關人,1956年12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原11軍31師91團9連8班副班長。1979年2月20日13時40分,31師91團9連攻打1273高地東北側的戰鬥已經接近尾聲。敵軍在9連的凌厲攻勢下難以招架,龜縮到一個長約10米的地堡裡。這是該處剩下的最後一個地堡,該地堡在幾個方向都開有射孔,既威脅著我軍正面攻擊分隊,也威脅著翼側迂迴分隊。“消滅它!”8班長楊春禮發出命令,在機槍的掩護下,用火箭筒把這個地堡打掉。火箭筒開始發射了,1發、2發,連續打了4發,攜帶的火箭彈都打完了,地堡仍然向外瘋狂傾吐火舌。原來這是一個蓋溝式的綜合火力工事,裡面架了3層圓木,頂部又覆蓋了厚厚的泥土,火箭彈的威力很難將其摧毀。“噴火器上!” 楊春禮再次發出命令。這時配屬8班戰鬥的噴火組只剩下了最後一瓶油。噴火器射手迂迴到敵堡後面,對準出入口噴了一下,還是沒起到作用。“班長,我用爆破筒去幹掉它!”副班長陶少文用堅定鏗鏘的話語向班長請求任務。楊春禮同意了他的要求,並派戰士朱正春帶上工兵鍬,衝到地堡頂部,準備挖開一個洞,讓陶少文把爆破筒塞進去。全班帶的爆破筒還剩兩節。為了增大爆破威力,陶少文把兩節爆破筒連接起來,揹著衝鋒槍衝了上去。敵軍的土木質地堡頂部很厚,朱正春費了很大力氣也無法挖通。陶少文見從頂部挖洞不能奏效,於是叫朱正春立即離開地堡,自己迅速繞到地堡的右後側,拉燃導火索,把爆破筒從敵人的機槍射孔裡插了進去。爆破筒的導火索比較長,陶少文原本有足夠的時間脫離地堡隱蔽自己。但是,地堡裡的敵人正拼命往外推爆破筒。他非常明白,只要稍一鬆手,敵人就會把爆破筒推出來,地堡就炸不掉,奪取戰鬥的勝利就要付出更大的傷亡。在這生死關頭,陶少文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的雙手緊緊握住爆破筒,並用身子左側死死頂住,讓敵沒辦法將爆破筒推出來。戰友們看到陶少文的頭壓得更低了,快要貼到敵堡上。他的肩膀也壓得更緊了,已經接近地堡的射孔。只見他舉起右手,在空中有力地揮了一下,示意戰友們向前衝擊……緊接著一聲巨響,硝煙瀰漫,陶少文用他23歲的生命,為連隊打開了勝利的通路。戰後,中央軍委授予陶少文“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