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2018年11月8日晚上18:30—20:30,在學校小階梯教室成功舉辦了紀念文翁辦學2160週年系列活動“石室精神,薪火相傳”成都石室中學青年教師培訓會。此次活動由毛偉副校長主持,教學處主任熊衝、鄭顯剛、黃芳到場,學校六十多位青年教師和十多位實習老師積極參與。活動以講座的形式開展,邀請了王紹華老校長、查有梁優秀校友來給大家傳道授業解惑。兩位主講人的語言風趣幽默,參與培訓的老師紛紛反映講座內容豐富紮實,受益匪淺。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查有梁教授1959年畢業於石室中學,具有深厚的石室情結。他回憶了在石室度過的美好歲月以及中學老師對自己的深刻影響,比如不偏科、文理都學好將會受益終身等教誨。接著查教授給在座的青年教師強調了兩點內容:一是把本職工作做好,上好每一節課。教師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學生會終身銘記。二是教師應積極參加教育科研,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多發表文章。教師不要把教育科研當成負擔,“研然後知美”,他建議可以採用個案研究和統計學的方法來提煉自己的教學成果。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王紹華老校長和查教授同在石室中學讀書,具有深厚的同學情誼,並對查教授推崇備至,稱他是“同輩中走在我們前面的人”。王校長先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給老師們分享了查教授與石室的幾件逸事:沫若園懸掛的“求實務虛”牌匾與查教授有淵源;查教授還寫過《中學精神》《李約瑟與石室》等文章獻給母校。接著,王校長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我們思考石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是文翁石室知多少?二是為什麼現在要紀念文翁石室?三是怎麼紀念文翁石室?王校長笑稱自己是“眾矢之的”,為了調動老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讓在座的老師們來回答問題,然後他進行引導和補充。他介紹了文翁石室的開創性體現在派人到長安留學、創立一套以《十三經》為基礎的儒家課程體系、通過塑聖人像來營造文化氛圍等方面,這些舉措改變了蜀地文化落後的局面。我們現在紀念文翁石室就是對這種精神的傳承、弘揚和創新,要感恩文翁化蜀,學習文翁“誘而進之”的教學理念,做好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體現自己的價值。在王校長的鼓勵和引導下,老師們也分享了在石室中學學習和工作的感受,紛紛表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王校長最後指出,青年教師雖然缺少學科教學的實踐經驗,但是要學會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可塑性強;與學生容易溝通;虛懷若谷,接受新知識快;英語好,有利於國際化交流;精力充沛,有幹勁、干擾少等。青年教師應該讓自己在教育教學崗位上出彩,讓自己從教育行家逐步轉變為教育專家。我們從這些樸實的話語中感受到兩位老人對石室真切而深厚的感情以及對青年教師的勉勵。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在兩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之後,毛校長做了總結,再次強調青年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做點研究,發點文章,並向老教師學習積極正面的東西,這樣既有利於青年教師的自身成長,也有利於學校的未來發展。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石室精神,薪火相傳 青年教師當腳踏實地,開拓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