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中年,我不禍害人

三十而立,按照孔子的原意 ,立是一個很高的標準。“立”,謂身能立道也,已這經上升到道德人格層面了。立是很難的,即便按照平均壽命來算,那時候的30歲大概相當於現在的50歲左右,但又有多少50歲的現代人敢自稱達到了孔子所說的“立”呢?

相比古人面對的那個小而穩固的世界,我們現在的世界更大、更快,更浮躁,更容易讓人恐懼和迷失。在這樣一個割裂多變的時代裡,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一個立命安身之所,殊為不易。


人已中年,我不禍害人


在我身邊,依然有很多人希望永遠享受年少的自由與隨性,從而避免扛起工作或者人際關係中的責任。他們或許已經結了婚,或許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事業,但在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是一個孩子。

一個人年輕時千方百計想要脫離父母的控制,想要完成青少年時候的夢,有很大幾率在中年會被徹底摧毀和重建。因為要被迫賺錢自立,在年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面前,年輕時的天真必須轉為腳踏實地的工作,理想主義也轉為實用主義。

電影《一一》中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以往延長了三倍。而有關中年危機的電影也層出不窮。無論是《美國麗人》還是《男人四十》,無不顯示著生存的不易。


人已中年,我不禍害人


中年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其實是自我的重建,這無關乎年齡,關乎一種狀態。在紀錄片《大三兒》中,一個遠行的夢想讓身患侏儒症的葉雲夢繞魂牽,在以性命為賭注後,他到了拉薩,甚至臨時起意到珠峰大本營。在高原反應無法入睡的夜晚,好友兼導演問了一個問題

導演:大家都說來西藏淨化心靈,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心靈被淨化

大三兒:我覺得我的心靈挺純淨的

大三兒解釋道:我不禍害人。

大三兒後來說:我想過最壞的結果,但沒想過怎麼承擔,我想我要承擔的責任就是爭取別給人家添麻煩,別給人家壓力。

西藏歸來,大三兒開心的與朋友們分享從拉薩帶來的紀念品,大三兒回到了以往的生活軌跡之中,似乎沒什麼變化,但能指望改變什麼呢?


人已中年,我不禍害人


這部堪稱現實版《白日夢想家》的紀錄片是真誠的,沒有宏大的敘事主題,沒有悲天憫人的上帝視角,只是把葉雲善良、勇敢的赤子之心記錄還原。

我不禍害人這句話讓朴樹感動,免費將自己的作品《空帆船》授權給《大三兒》劇組做推廣曲,並根據影片的感覺重錄一版。


人已中年,我不禍害人


如果非要流俗有個結尾的話,我會寫下這樣的句子:

我想好好寫東西,我不禍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