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旅遊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從成都出發,沿著都汶高速,再轉入213國道,一路經過映秀、水磨,再往裡走約半小時就到了三江鎮。一路上全是前來旅遊和度假的車輛。“災區變景區”、“窮山溝變旅遊新村”。十年汶川,不僅實現了災後恢復重建的涅槃重生,而且走上了一條旅遊強縣,旅遊富民發展之路。

打“康養”牌,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從三江鎮場鎮街道出發,順著一條整潔乾淨的鄉村水泥路往上爬升,經過兩公里的山路就到了柒山村。進入村子,一條條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戶門口,路口立著藍色的農家樂指引招牌,散落在山坡上一目瞭然。一幢幢獨具一格的農家小洋樓矗立在山間雲霧裡,屋子與屋子之間點綴著各種菜地或者果園,宛如一處世外桃源。

“以前,柒山村只是一片爛河灘,十戶群眾九戶窮。現在,柒山村可是有名的“水鄉藏寨”、“夢幻三江”,遊客眼中的“避暑勝地”旅遊名村,今年還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大部分村民的家裡都開起了農家樂,每年夏天避暑遊客常常爆滿,村民都吃上了旅遊飯。”說起柒山村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張開強格外興奮。

柒山村的鉅變,是汶川縣“康養+生態農業”的碩果之一。將現代農業和康養旅遊有機結合,汶川縣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養生農業、創意農業。以農事體驗、休閒觀光為主題,豐富“南林北果”生態有機農特產品價值鏈,在北部建設“汶川三寶”採摘體驗園 10 個,在南部發展康養度假休閒農莊10家;以親近自然、享受生命為主題,打造漁子溪、聯合、大寺、安子坪、牛塘溝、柒山、芤山等集生態環境養生、農耕養生、自然養生於一體的養生農業度假村。以創意鄉村生活、尋找鄉愁記憶為主題,突出特色農業開發、農業景觀設計,建設娘子嶺茶馬古道萬株高山古茶樹博覽園、雁門關生態創意農業體驗區和水磨農耕文化體驗區。

除了生態農業,汶川縣的“康養+”還有五大形態,分別是:“康養+綠色工業”,“康養+醫療產業”,“康養+文化產業”,“康養+體育產業”,“康養+美食產業”。而這六大“康養+”規劃的背後,則是“兩區五極”全域生態康養旅遊發展的宏圖願景。

“陽光、空氣、溫泉、熊貓、森林等資源是汶川得天獨厚的優勢,必須著眼長遠、搞好規劃,找到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說。

汶川:旅遊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汶川:旅遊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汶川:旅遊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加大投入,旅遊駛上“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旅遊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完善。

從汶川縣城出發,往龍溪方向行駛,汽車飛快地穿梭在林間峽谷,一排排黃泥羌寨向後移去,路邊的樹木搖曳著金色的身姿,山坡上錯落有致的彩林讓人驚豔不已。

走進龍溪鄉阿爾溝村,一路上道路崎嶇、機聲轟鳴,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目前,正在進行龍溪阿爾溝公路的一期和二期項目建設,所以現在進來路不是很好走。”阿爾溝村支部書記陳勇告訴記者,一期公路是阿爾溝村到鄉鎮府段,二期公路是阿爾溝村到阿爾溝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景區段。

阿爾溝內山高谷深、雲霧纏繞,自然景觀匯奇、雄、幽、秀為一體,旅遊區內羌族民俗風情濃郁,它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國釋比文化之鄉”,是羌族核心聚居區域,羌族人口占98%,是目前羌區羌族傳統文化保留最為完好的區域。

“阿爾溝綜合開發項目,現在是汶川縣阿爾溝旅遊扶貧開發的重大項目。”汶川縣旅遊發展局局長王君表示,項目地處汶川縣龍溪鄉,四周高山環抱,翠綠覆蓋,雲霧纏繞,從海拔2200-4600米,每一高度都有無數景觀,是很多驢友攀登賞景的絕佳選擇地之一。加深阿爾溝的開發,發展康養旅遊,既滿足了新時代,都市人對於健康的新要求,又將運動與康養結合,打造阿爾溝新品牌,引領阿爾溝百姓走上旅遊致富的“快車道”。

在汶川縣綠色交通體系規劃中,阿爾溝只是這張大網中的一個節點——

除了已經通車的都汶高速,汶彭高速、汶馬高速等項目正加緊建設;

提升漩三環線,G213、G317 與鄉村旅遊點連接道路,規劃建設環紫坪鋪水庫馬拉松、自行車賽道和漩口-水磨-三江紅色旅遊公路,建成中國熊貓大道、茶馬·藏羌風情大道(汶川段)、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列車等旅遊示範路和國省幹線旅遊綜合服務體系。

推進景區景點公交線路全覆蓋,完善縣城至龍溪東門寨,縣城至雁門片區、縣城至七盤溝及綿虒片區公交線網,打通交通瓶頸。

與此同時,包括遊客服務中心、景區旅遊廁所、景區步遊道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緊鑼密鼓展開,相繼投入使用,汶川旅遊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鄭雪)

汶川:旅遊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汶川:旅遊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