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過去很多年以來,國內報道的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僅為3.07%,而臨床醫生實際上感受卻非如此。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奶癬、溼疹是困擾嬰幼兒的炎症性皮膚病,學名特應性皮炎(AD)。慢性、反覆發作的AD困擾著孩子和家長。

記者24日獲悉,中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中國1-7歲城市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已達12.94%,發生率已和發達國家持平。此項研究填補了多年來中國兒童特應性皮炎的流行病學資料的空白,也引發了醫學界和社會的強烈反響。據悉,該研究將推進對中國皮膚病學教科書的修改,使國人對特應性皮炎的認識與國際接軌。

特應性皮炎(AD)在嬰兒期表現為“奶癬”,並可能延續發展至兒童、青少年、成人期,俗稱“溼疹”。患者大多2歲以內起病,皮膚的創面和劇烈瘙癢,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和生長髮育;隨著過敏進程發展,患兒又容易伴發哮喘、過敏性鼻結合膜炎,困擾不斷。

過去很多年以來,國內報道的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僅為3.07%,而國際上的兒童患病率達10%-2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皮膚科主任姚志榮教授表示,這與其在臨床中的感受大相徑庭。

為了弄清到底是感受錯了,還是數據錯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牽頭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等,開展了針對特應性皮炎的系列研究。名為《特應性皮炎的研究與治療新策略》項目在特應性皮炎患病率認知、建立中國人群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針對重症頑固的特應性皮炎制定創新性治療方案、以及疾病的發病機制探索等方面斬獲重要成果。

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特應性皮炎(AD)在嬰兒期表現為“奶癬”,並可能延續發展至兒童、青少年、成人期,俗稱“溼疹”,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和生長髮育。 芊燁 攝

據介紹,研究團隊帶領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兒童學組在中國12箇中心城市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共計納入84個幼兒園和40個預防接種站的13998名兒童。根據調查結果,中國兒童特應性皮炎的患病率較以往翻了4倍。

姚志榮教授對此解釋道,一個原因是過去患病率被低估。他說,過去,人們對特應性皮炎的診斷認識不足,中國的皮膚病學教科書把“特應性皮炎”和“溼疹”作為兩個獨立的疾病,大多數臨床形態不典型的特應性皮炎被診斷為“溼疹”。姚志榮指出,另一個原因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中國城市兒童特應性皮炎的患病率確有提高。

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據瞭解,隨著特應性皮炎患病率上升,重症患者也日漸增加。這些患者生活非常痛苦,社會上也流傳著“治了也沒效果,治也治不好的說法”。有別於國際上對重症患者治療選用環孢素等免疫抑制性藥物,姚志榮教授團隊率先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利多卡因靜脈滴注治療(俗稱“大靜封”)對重症特應性皮炎治療不僅有效,而且副作用小、價格低廉、停藥不易“反跳”。如何從根源上防治特應性皮炎,研究團隊還首次明確了中間絲聚合蛋白基因(FLG)突變是中國人群最主要的遺傳易感因素。

據悉,“特應性皮炎的研究與治療新策略”研究結果新近榮獲2018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姚志榮說:“我們需要提高皮膚科醫生對特應性皮炎的辨識能力,不僅能幫助病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對疾病的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HIV宿主中發現新的抗病毒機制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操秀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獲悉,該所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高光俠研究組在HIV病毒宿主中鑑定了一個新抗病毒因子,將其命名為Shiftless(以下簡稱SFL)。SFL可抑制蛋白質翻譯過程中的程序性-1位核糖體移碼,有望成為新的抗病毒藥物靶點。相關研究成果25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山東健康資訊:國人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接軌國際?發現新抗病毒機制

HIV是一種RNA病毒,感染人體後可引起艾滋病。研究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利於深入瞭解病毒的複製和致病機制,為臨床診療和新藥研發提供新的靶點和理論基礎。此前已知,HIV病毒利用-1位程序性移碼翻譯結構蛋白Gag和包含複製酶的融合蛋白Gag-Pol,其中Gag-Pol蛋白是-1位移碼的直接產物。Gag和Gag-Pol都是HIV-1複製所必需的蛋白,而且它們之間的比例對於病毒的複製也至關重要,但宿主如何調控這一過程一直不是很清楚。高光俠團隊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調控這一過程的宿主因子SFL。

該團隊發現,SFL結合-1位程序性移碼過程中的核糖體和RNA上的移碼信號,阻斷移碼過程,抑制Gag-Pol的產生,從而阻斷病毒的複製。高光俠表示,-1位程序性移碼不僅在HIV中存在,在其他多種病毒中也廣泛存在,SFL對這些病毒的-1位程序性移碼都有抑制作用。這些研究結果提示,將來人們可能通過改變SFL在體內的蛋白表達水平或活性來達到抗病毒的目的。

“作為第一個被發現的-1位程序性移碼調控因子,SFL為進一步深入研究-1位程序性移碼的作用機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高光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