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春秋末年,強大的晉國稱霸中原,在晉國的權力遊戲中,大玩家有四位:智氏一家獨大,魏趙體量相當,韓最單薄。

一般按照強者恆強的淘汰規律,最終統一江湖的,應該是實力最強的智氏。

因為強者佔據了有利條件,可以打的牌非常多,總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底蘊去欺負人,陰謀,外交,恐嚇,暴力,可用的招數非常多。

弱小者則相對可能比較可憐,生存成本也比較高,只能遊走於諸強之間,生存於夾縫之中。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三家分晉,韓、趙、魏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

歷史何其相似,2019年1月15日多少顯得有些巧合。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這一天,今日頭條張一鳴,錘子科技羅永浩,快播創始人王欣,分別發佈了自己的社交軟件,劍鋒直指微信。


三家的社交產品


上午10點,最先出場的是王欣,帶來了匿名社交軟件馬桶MT。

是的,就是我們平常用的那個馬桶,根據馬桶TM的使用說明顯示,這款APP是一個人脈暗網。

什麼意思?就相當於是朋友圈的影子,所有微信上看不到的聽不到的,甚至被刪除的內容都可能出現在這裡。

匿名是這款社交軟件的核心,這個功能類似騰訊QQ的匿名聊天,包括匿名群聊,匿名朋友圈。。。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在主界面上,馬桶設計了兩個板塊:群聊和話題,群聊一小時後自動解散,話題包括悄悄話和附近人聊天。

以後跟別人聊天可以說:“我們在馬桶上聊,我發馬桶給你。”

第二個出場的是頭條旗下字節跳動的“多閃”,這也是一個陌生人社交的APP:主打“短視頻+社交”。

不過,這款產品的產品經理似乎比較年輕,1993年出生的徐璐冉,在產品介紹上大放異彩。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與微信不同的是,這款APP給出了自己對於年輕人社交需求的理解:

我們希望多閃是一個無壓且有溫度的熟人社交產品,幫助用戶緩解日益沉重的社交壓力,找回日漸疏遠的親密關係。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最後一位登場的是羅永浩,錘子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不太好。

第三款軟件叫做“聊天寶”,它雖然沒說是完全的陌生人社交,但是把好友分成了“生朋友”和“熟朋友”。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聊天寶的logo是一個大元寶,像趣頭條的模式一樣,聊天寶看新聞聊天是可以賺錢的。

我大概計算了一下,完成聊天寶基礎任務的收益是5毛,完成每日任務的收益不超過3毛。。。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三方大概的介紹就是這樣,並且都是在社交領域,在同一天,向社交領域的巨無霸微信發出了一封“挑戰書”。



微信已經出生8年了,它牢牢控制著中國10億用戶的關係,它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撼。

用戶方面我就不多說了,我們從社交領域來分析一下。

微信的定位非常清晰,是基於即時通訊,大家都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其實我們打開微信可以看到微信的界面是十分乾淨的。

在頁面上,無論是聊天,通訊錄,朋友圈,付款支付都是可以一步到位的。

這樣的大道至簡,體現在最基本的功能和用戶社交體驗,可以讓上到70歲的老太太,下到10歲的小孩子都可以進行基本的操作。

社交聊天的本質問題只有一個:我為什麼要和你聊天?

有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切和問候,有和家人,親戚的聯繫,有辦公需求上傳下達的指令等等。

但最最本質的我覺得是一種信息差。

我舉個例子,比如我現在就在你面前,和你聊天,你會不會在微信繼續跟我聊天,當然不會啊。

但是如果我幾天沒有沒有更文,你肯定會想知道,我究竟為什麼不更文,我什麼時候更文啊,這就是一種信息差。

再比如,今天很多新聞都報道了這個事情,但你還是願意點進來,為什麼?

因為雖然都是看新聞,我們的理解肯定不一樣啊,如果我也寫個新聞,單純的描述一下,估計後臺幾千人會開罵。。。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信息差。

QQ時代,和網友聊天,也是因為對世界充滿好奇,想知道互聯網的另一端的人是什麼樣的生活。

包括後來的知乎,微博,所謂帶你去看更大的世界,或者吃更多明星的瓜,其本質上還是一個信息差帶來的興趣。

而微信的強大就在於它基本上替代了基本的通訊功能,每個人直接不用再打電話發短信,而是隨時隨地可以說一句:“在嗎?”

而微信的護城河之深,也是難以想象的,想要在短時間內幹掉微信,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微信這種模式,也必然限定了自身,沒有辦法也不能卻接觸個性化需求的領域。

這也就導致了滿足年輕人的QQ,主打商務的釘釘,和陌生人聊天的陌陌,滿足人們吃瓜的微博等等。


社交領域的風口浪尖


在這三款APP的發佈會上,都提到了微信龐大而冗雜的熟人網絡帶來的社交壓力,似乎都想突破微信而開闢新的社交領域。

通常,在互聯網的風投中,市場領域會被分成紅海和藍海。

什麼意思呢,紅海指的是現有的競爭白熱化,殘酷的市場,招招見血,所以被叫做紅海市場。

非常典型的就是服裝市場,全球的服裝市場是非常激烈的,大牌企業之間的實力相當雄厚。

一個新的企業想要在服裝市場上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和這個行業已經存在的大企業競爭,幾乎不亞於自殺。

還有就是PC市場,日常能夠購買的筆記本,也就那麼幾家,蘋果,聯想,戴爾,惠普,華碩。

這個時候你要說你去做一款自己開發的筆記本,必定要經歷重重困難和廝殺,並且還要實現量產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難度可想而知。

之前小米也出臺了幾款筆記本,我很少見周圍的人在用,而且至今也沒啥消息了。。。

而藍海市場就不一樣了,是當前還不存在的市場,這個是未知的市場空間。

我舉個例子,比如之前的共享經濟,區塊鏈技術,或者短視頻,知識付費,這些其實本來都沒有這種概念的,都屬於藍海市場。

只不過經過一些人的包裝,成了互聯網炒作的概念,再讓資本捧上去,於是萬千榮耀基於一身,就成為了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社交領域“三家分晉”,都是微信惹的禍?



因為沒有新的概念,資本也就玩不下了。

但是現在這些故事已經被人聽爛了,說煩了,能講的故事都講完了,就只能回到了人類最基本的屬性:社交。

於是就出現了三大產品迎戰微信,而微信處理的也很簡單,你隨便,但別蹭我的流量就行。

網上有三個段子,比較有趣,不過我加了一段:

1.微信問朋友,你上一下馬桶mt,我有事找你。他罵我有病。

2.體驗了一下多閃,跟一個抖音推薦來的網友聊得還不錯,最後下線我們互留了微信號。

3.子彈短信(改名賺錢寶):我們要幹掉微信。第一步,上微信發朋友圈告訴大家這件事。

4.最後我把這篇文章轉發了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