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一種力量——《獨處的力量》

前些年美即面膜有一則特別受歡迎的廣告,膾炙人口到很多女生看了廣告以後都去買面膜。廣告是這樣說的,“一天24小時,你有多少時間...停下來,享受美麗”。

在現代社會中,人人都是腳步匆匆,忙個不停,很少能停下幾分鐘,獨自待一會,喘上一口氣,讓忙碌的內心恢復幾分平靜。

停下來,坐下來,慢下來,安靜的獨自一會兒,對於每一個風風火火、忙忙碌碌、目標滿滿的現代人來說,太難得,也太奢侈了。

人們總盲目相信“幹就是了”,但對於安靜下來,靜心思考這事兒卻很少提上日常議程。卻忘記了,儒家經典四書中的大學裡面說過“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獨處是一種力量——《獨處的力量》

《獨處的力量》是一本關於獨處的散文集,內中收錄了58篇關於獨處的散文。書中所選的文章,文如書名,都與獨處有關。這其中,既有作家獨處時的隨感,如朱自清的《匆匆》,林清玄的短文,余光中的《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畢淑敏的《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穢》,也有哲人式的省思,如林非的《在盧梭銅像面前的思索》,冰心的《談生命》,周國平的《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獨處時的時刻是思考人生問題的好時光。周國平對於蘇格拉底的法庭申辯語“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讚賞不已,在作家塈哲學家周國平看來,這句話道出了哲學的根本根本使命,既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哲學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義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們一生孜孜思考、尋求和創造這種意義,用蘇格拉底的話來說,“必須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哲學的智慧不在於就人生論人生,而在於對人生意義做出說明。

而在女詩人、作家冰心獨處時的所思所感,則顯得更加詩意。她說,生命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溼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

宇宙是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

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於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林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北大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則對梭羅的一句名言讚賞有加,“人無疑是有力量來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的”。外界的環境我們管不了,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質量,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去創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小環境。

如果要說看破,或許還是羅蘭在《歸零》一文中概括的最為精當:

名利又如何?恩情又怎樣?一切的執著無非是抽象數字暫時的顯現。重要的是,該認真生活的時候,認真地生活過了,能做旁觀者的時候,也瀟灑地旁觀過了。未曾忘記快樂,也盡力擺脫苦心。來到手中的,欣然接受,要從手中逃走的,怡然放手。

以上所列,只是這本小書中數十篇文章裡的滄海一粟而已,內中還有許多關於獨處的精彩文章值得一讀。在人人難得獨處的今天,“獨處使人得到內生力量”這種觀點目前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可見獨處之於人們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大多數時候對於獨處這件事只是一種暢想,但找個不用加班又月色不錯的晚上,只需一盞檯燈、一杯暖茶,一本散文相伴,信手翻看,翻到那篇便從那篇開看,也是置身浮華鬧事中的休閒佳選。願我們既能樂享人群的繁華,又能沉醉於一個人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