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必知:第三套人民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概況

我國貨幣歷史悠久,種類豐富,絢麗多彩。人民幣在我國貨幣文化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自發行以來,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是1962年開始發行的。當時,我國經過了連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在黨中央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難,大力發展生產,使國民經濟開始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了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眾使用,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為1:1,即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票面額等值,並在市場上混合流通。


收藏必知: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在第二套人民幣的基礎上對版別進行了全調整、更換,取消了第二套人民幣中的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第三套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開始到1980年4月15日發行1角、2角、5角、1元硬幣止,經過了18年的逐步調整、更換,共陸續收回第二套人民幣(除6種紙、硬分幣外)10種,陸續發行第三套人民幣13種,其中,10元紙幣1種、5元紙幣1種、2元紙幣1種、1元紙幣1種、5角紙幣1種、2角紙幣1種、1角紙幣3種、1元硬幣1種、5角硬幣1種、2角硬幣1種、1角硬幣1種。


收藏必知: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這套人民幣從1958年開始統一設計,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我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風格。製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


收藏必知: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券別結構合理,紙、硬幣品種豐富,設計思想鮮明,印製工藝也比較先進。發行第三套人民幣,增強了人民幣的反假能力,為健全我國貨幣制度,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套人民幣是新中國獨立設計印製的第一套流通紙幣,第一、二套人民幣是蘇聯幫助印刷的紙幣,面對外國制幣技術的壟斷,周總理帶領一批獨立的科研人員自行研發。

第三套人民幣開始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共有10元劵兩種版別、5元劵兩種版別、2元劵兩種版別、1元劵三種版別、5角劵三種版別、2角劵三種版別、1角劵九種版別、共7種面值24張版別,算上第二套1、2、5分紙幣,共計27種紙幣。

這套人民幣經歷文化大革命,經歷上山下鄉運動,經歷土地改革,聚集著人們對那個年代特有的情懷和美好回憶,凝聚著建國初期國民淳樸的社會風氣,和人們艱苦奮鬥、努力開拓、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風貌。承載著人們從無到有的一個個酸甜苦辣的創業故事。正因為承載的歷史故事太多,收藏的人也越來越多。也是家庭傳精神文化最好的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