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新政背后有哪些深意和新意?

中国足协新政背后有哪些深意和新意?

昨天,今年中国足球最重要的政策细则终于公布,其重磅程度足以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的里程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联赛花钱谁都会,但是怎么花更好、怎么花更合理、怎么花才能让职业联赛、中国足球持续发展才是正道。

新政内容很多,谈谈我的观点:

第一,在支出、注资、薪酬、亏损等方面的限额,旨在让联赛的虚火降温,这有利于降低让军备竞赛抬得越来越高的门槛,让所有的“玩家”都可以继续下去。难以为继、最终退场的结局一定不是中国足球人希望看到的。

值得点赞的是,俱乐部与球员重签合同不是“一刀切”,而是在现有合同到期之后再按照薪酬限额规定签新合同。

不过,政策制定者还需要明确支出、注资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涵盖哪些形式,便于俱乐部进行实操。

中国球员被戏称为“高薪低能”,他们乐于待在国内的安乐窝里,缺乏出国深造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不免成了井底之蛙。此番限薪客观上或许将推动球员们出国见识大场面。

第二,各种限令或许会带来短期的阵痛,大牌教练、球员在一段时期内或将会减少,联赛的观赏性或许会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为了回归理性,有点阵痛也是值得的。不过,政策制定者也得充分考虑投资者的感受,从目前来看,多数投资者还是以通过足球这个平台宣传主业为目的,如果过度打击其积极性,那么退场或许就是最终的结局,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对政策制定者智慧的极大考验。

第三,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像中国球员如此高薪确实罕见,其薪酬占比俱乐部支出过高对俱乐部的健康运转是有很大影响的,最简单的例子是,球员工资太高,那么其他工作人员的薪酬势必会少,这并不利于打造一个专业的团队。

第四,各种限令尤其是减少投资人注资会减小俱乐部对投资人的依赖,因此,如果想有持续性的发展,俱乐部必须加强经营开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就这一点而言,不仅需要俱乐部自己多想办法,中国足协、中超公司以及中超、中甲、中乙联赛部也得从大局出发,拿出更多市场开发的办法,下放一些权利也不是不行。

中国足协新政背后有哪些深意和新意?

第五,有关青年球员的政策也是一大看点。

比如,最新版的U23政策不再与外援出场人数挂钩,即无论是否有外援登场,都需要有一名U23球员首发登场,且累计出场人次不能少于3人次,这其实是提高了U23球员的出场要求。

此外,自2019年起,中超、中甲俱乐部的大名单中要出现本俱乐部培养的U21球员,其中中超2名,中甲1名,否则将缩减大名单人数。中乙俱乐部更是需要在一场比赛中累计有3名U21球员登场,2021年要有3名U21球员同时登场,累计出场达到4人次,由此可见,中乙联赛年轻化未来将成为大趋势。中超、中甲下赛季还将把各级梯队成绩按照权重纳入联赛排名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俱乐部青训投入不计入投入限额,并且鼓励俱乐部建立国际青训中心,输送青少年球员赴国外训练比赛。

很显然,中国足协对青训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这种重视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目前32家中超、中甲俱乐部全部拥有了五支以上不同年龄层次的梯队(U13、U14、U15、U17、U19)并参加了青超联赛。与2017年相比,三级职业联赛增加梯队100余支。

重视青训、夯实基础是正道,关键是能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六,在转会费限额、薪酬限额的情况下,2019赛季的转会市场恐怕会比较萧条,但当这个市场规则确立而且大家适应之后,转会将会照旧,人才依然会正常流动。

中国足协新政背后有哪些深意和新意?

第七,今年U23政策与外援脱钩,但与国字号挂钩:如果俱乐部有被各级国家队集训征调的U23球员,征调1人减1人,征调2人减2人,征调3人可以不执行U23政策。这个其实从国足U25集训营的建立就能看出端倪,此次是足协以发布正式政策的形式予以确立。明年的联赛赛程有5段国家队集训日,集训时间将比以往更长,因此出台与国字号挂钩的U23政策就比价符合逻辑了。

第八,中乙2019赛季扩军至32支队伍,2020赛季中甲将扩军到18支,而中超则是16支球队,32、18、16的金字塔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从未来的趋势来看,中超扩至18支、中甲扩至20支也是有可能的,前几年中超扩军就多次摆上议事日程。

中国足协新政背后有哪些深意和新意?

第九,职业联盟有望2019年挂牌成立。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与中国足协平行的独立法人社团,但要真正保证其“独立”性,要看足协放权的程度。实际上职业联盟在前两年就已经在筹建,但因为足协和俱乐部之间在权力分配上未能达成一致,因此至今未能挂牌。从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的表态来看,中国足协将享有所有权、监督权,职业联盟享有管理权、经营权和利益分配权。如果确能如其所言,职业联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则将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俱乐部的积极性,有利于联赛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十,国家队准入制度。

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提到的“建立国家队准入制度,签署为国征战承诺书”很有意思。

这是比较新鲜的内容,但据我了解,目前这个准入制度还没有特别详细的内容,我个人希望能够更加具化和细化,最好有具体的条款,否则将是空谈。

杜兆才说,坚决整治个别球员为俱乐部踢球“卖命”、为国家队踢球“惜力”的问题,引导国家队队员牢固树立为国争光的崇高使命和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重塑国字号队伍队魂,打造中国足球精神,提高国家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调动俱乐部备战积极性。成立由俱乐部投资人组成的备战督导团,与俱乐部签订支持国家队备战公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共同打好卡塔尔世界杯出线这一攻坚战。

中国足协新政背后有哪些深意和新意?

说得很明白了,进军2022年世界杯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似乎还是一个硬性任务,要举全国之力完成。这份拳拳之心可以理解,作为足球人进军世界杯是应有的要求,只是从现有球员的能力来看,难度相当大啊。

此外,杜兆才还提到,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实施“男足反哺女足”的发展战略,自2020年起,将建设女足队伍作为中超联赛准入标准,推动中超俱乐部发展女足,推进女足职业化,发展女足职业联赛。女超俱乐部每年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不高于3000万元。

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额外拿出3000万元投资女足其实不多。这种男女并举的案例在世界足坛其实不少,比如曼城、巴黎圣日耳曼、拜仁等豪门都有男女足队伍。足协此举对于发展女足运动、重振女足辉煌大有裨益。

最后想说的是,没有一项政策是完美的,如果上述政策在实践过程中走不通,那么及时修正、止损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通常会做可行性研究,实际上,不可行性研究也是需要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