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法与日常书写相结合,不忘书法初心

谈到当下的书法教育,我想到一位朋友孙开仁,他长期任教于一线,目前在甘肃金昌少年宫教书法。青少年习书,一般都从楷书入手,临习“颜柳欧赵”,孙老师也按照此模式对中小学生进行训练。

将书法与日常书写相结合,不忘书法初心

唐 欧阳询《皇甫君碑》选页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翻看学生的文化课作业本,让他吃惊的是学生自己硬笔书写的姓名、班级等字,全然没有书法课上书写的那种楷味。

再查内文,字体更是潦草,真把他吓了一跳。要知道,该学生已经跟着他临习楷书数年!这引起孙老师对当下书法教育状况的反思。

中小学生迫于课业负担,少有人用“颜柳欧赵”写作业,书写作业时只求速度,不追求字体的精美作业完成和书法训练成为两回事。

他为此调整了书法课内容:对学生先进行楷书训练,大体掌握结构与笔法后,增加行书训练,双轨并置,以便于作业与书写的对接。

将书法与日常书写相结合,不忘书法初心

《张猛龙碑》选页

在行书训练中,不是把一个帖子按顺序从头到尾练习,而是根据学生实际书写的需求,先训练常用字。例如,先学“太”,再学“阳”,组成“太阳”一词,接着学“少”,组成“太少”一词。

组词书法训练与作业书写紧密结合,不断强化组词训练,以此深化书法练习。学生由笔画到文字,由词句到整篇,作业书写逐渐被行书书法所替代。

将书法与日常书写相结合,不忘书法初心

元 赵孟頫《洛神赋》

孙开仁的例子很有典型性。当下中小学生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行书训练,楷书又不适应于日常作业的书写速度,他们的字体多类似课本上的宋体字,平不正、竖不直,可谓之“中小学生作业体”,几十年如此,成为中国书写的一种普遍现象。

“楷行双轨制教学方式”正是打通二者关系的有效方式。

习书固然要追求其艺术性,但一定不要忘了书法与书写的实用功能,这也是书法的“源头”与“活水”,只有将书法与日常书写结合,在实践中使用书法,才能真正练好书法,才能将书法内化为一个人的修养,才能让书写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手留下漂亮的书写体,这才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初心。

内容选自《书法教育》2018年第5期

《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