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愚忠代表,儒家思想的標準產品,用八百多人性命成全了自己

方孝孺大家應該都熟悉,歷史上為數不多被誅十族的那位仁兄。他不是個經天緯地的政治家,如果沒有“靖難之役”,他做不出張居正那樣的事業。說他是學問家,也算不上,其學術成就與其老師宋濂亦是相差甚遠。

他是啥?他只是一個受理學毒害至深、泯滅了人性的腐儒;是一個食古不化的理想主義者;是一個誤國誤軍誤身的庸碌之輩。

典型的愚忠代表,儒家思想的標準產品,用八百多人性命成全了自己

他的悲慘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其實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當年南京城破,誓言“死社稷”,他至少有三種選擇:一是進宮守護在皇帝旁,生死與共;二是投筆持劍,戰死;三是自殺殉國。可這三條路,他都沒走,而是束手就擒,在暴君朱棣面前大哭、怒罵,完全一副婦人的樣子。更令人髮指的是,他竟然把自己的家族全給搭了進去,一句緊跟一句地激怒屠夫朱棣。

朱棣是個報復心極強的人。在靖難之役中,他的妹夫梅殷並沒有和他發生直接戰鬥,就因為他忠於建文帝,就為朱棣所不容,兩年後,被朱棣指使的兩個特務頭子擠下河中淹死。和朱棣一起打過仗的耿炳文,一次被人彈劾服飾逾制了,七十歲的老將軍就此自殺,他的三個兒子也一併被清算。還有建文帝兩歲的次子朱文圭,被幽禁了起來,一直到明英宗時期才被放出,當時都已經57歲了。由於一直被幽禁,出來時連牛馬都分辨不清。

典型的愚忠代表,儒家思想的標準產品,用八百多人性命成全了自己

這些親戚和孺子,他朱棣都不放過,更何況你區區一個方孝孺?這天下是他朱家人的天下,以叔易侄,朱家的王爺、公主、駙馬都沒異議,哪輪得上你方孝孺來插嘴?更何況,朱棣不論年齡還是才識,都要比朱允炆強。

歷史上宗教的文化程度很低,有人說,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讀過幾天書的人都奢望自己能“留取丹心照汗青”,方孝孺更是矢志於此。方孝孺的痛哭、斥罵,都是懷著一種名垂青史的心情,發誓要為自己的獻身增添些許的悲壯。

清代人嘲笑明朝的讀書人是“平日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方孝孺就是這樣的人。

他開了一個壞頭,在他以後的有明一朝,有很多官員為了博清名,在一些枝節末梢的小事上,故意激怒智商都不太高的皇帝,重者殺頭,輕者脫了褲子打屁股,一頓板子下來,血肉模糊,斯文掃地,但卻贏得了剛正忠直的美名。皇帝和官僚集團時常處於冷戰狀態,朝政怠慢,中樞失靈,後來內亂外患更是一齊爆發,龐大而腐朽的大明王朝瞬間土崩瓦解。

典型的愚忠代表,儒家思想的標準產品,用八百多人性命成全了自己

方孝孺平反後被葬在了南京雨花臺的梅崗山,墓碑上刻有“天地正氣”四個大字。黃宗羲說他是“有明諸儒之首”,胡適說他是“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說他是“骨鯁千秋”。可又有誰記得因他而同時罹難的那八百四十七名族人?

近些年來,隨著文化復興口號的提出,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尊孔讀經的潮流,為至聖先師制定標準像,在全世界建孔子學院,讓牙牙學語的小兒背“四書五經”。對此,個人十分不能理解,不可否認儒家經典中是有有益的思想,但營養成分稀薄,同時還有很多糟粕的殘留。尤其是經過董仲舒、程朱改造過的儒學,更是一劑殺人於無形的毒藥。

方孝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就是在儒學的滋養下,成為了一個冷血的腐儒的。明朝的謝申有首稱讚方孝孺的詩:“先生志在扶三綱,流血九族孤忠彰。昔開理學三百載,魂兮歸來依素王。”理學主張的是“存天理,去人慾”,叫你的孩子去讀經,要想登堂入室的話,必須要先“去人慾”,也就是所謂精神上的自宮,其心何忍?

典型的愚忠代表,儒家思想的標準產品,用八百多人性命成全了自己

這裡不是說不譴責朱棣,只是朱棣已經被人們批得體無完膚了,對他嗜血的暴君本質,大家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可方孝孺不同,千百年老一直牢牢佔據著道德的制高點,安然享受著人們的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