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1年我國將培育千個知名品牌

“2018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日前在海南博鰲舉行,200多位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參加此次論壇,共同探討品牌強國戰略。有專家在會上透露,我國將要培育一千個左右的知名品牌,計劃到2021年我國將由質量經濟階段跨入到品牌經濟時代。此後,用五年的時間再培育一千個左右的知名品牌,推動我國實現品牌強國、經濟強國的目標。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介紹,四十年來我國企業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企業實力顯著增強,特別是民營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國企業總體規模、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品牌,參與全球品牌的競爭。

新華通訊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指出,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加強品牌建設,增加優質供給,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中國製造業要參與到強國戰略中,意味著一定要把核心技術搞上去,製造業必須是一個健康的細胞,國家才能強大。

“企業的誠信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成長,只有給消費者提供最真實的產品,才能贏得天下。我相信中國的製造業經歷了過去的挫折後,未來會越來越好。其中最關鍵的是企業家精神,這個精神包含了不能只是逐利而行,要堅守自己的實業。有了這樣的吃虧精神,我相信未來市場上會有更多人擁護中國的品牌。”董明珠說。

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說,海南正在全力推動中央政策落地,並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方案,不遺餘力地改善營商環境,把優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作為重中之重。同時,海南將分步驟、分階段實行零關稅和低所得稅等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中國經濟的質量增速離不開企業的努力和貢獻,強國崛起離不開企業品牌的崛起。企業要努力進行原創性創新。在政策層面上也應多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創造有利於企業研發創新、長遠發展的商業環境。

劉平均說,未來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結構的升級,著力提升中國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樹立中國品牌的良好形象。要遵循品牌發展的一般規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