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司機24年練就安全祕籍 成美團打車標兵司機

從1994年拿下駕駛本,到2018年成為美團打車的快車司機,老上海人董峰不僅擁有24年的駕齡,也創下了多年零事故的記錄。

今年11月,他被美團打車評為安全文明司機。他是家人和朋友眼中的“活地圖”與“好教練”,更是他們安全駕駛的宣傳員。他說,作為一名司機,永遠把安全放在速度之上。

上海司機24年練就安全秘籍 成美團打車標兵司機

面對催促,他一句話讓乘客不再焦急

董師傅開車有個固定習慣,只要過路口,無論是否紅燈,腳必須都放在剎車上,而不是油門上。

他說,這細微的準備動作,最起碼能讓自己的反應快一兩秒。“不要以為有了紅綠燈,就可以避免突發情況”。

在路上,他也有不少應對突發情況的經驗。

“我開車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慢,不要太快。”在他看來,慢點,無論對司機還是乘客,都能帶來更多的安全。面對大霧等惡劣天氣和複雜路況,慢更是避免危險的不二法則。

上海司機24年練就安全秘籍 成美團打車標兵司機

一次高速路上,車子的後輪胎突然爆胎。無論乘客還是董師傅,都吃了一驚。不過,車子只是沉了一下,稍微有些偏移。董師傅穩穩地把車停在了路邊,沒有發生任何危險。

原來,路上有一顆不易察覺的螺絲釘扎入了後輪胎。而自從上了高速,董師傅的速度,一直保持在100公里上下,從未超過這個速度。

虛驚一場的乘客感慨:“多虧您開的慢。”

還有一次,他從上海靜安寺拉一位乘客前往浦東機場。乘客趕飛機,眼看要晚點,一直在後座催促:“請您再快一點。”

董師傅解釋,在這條路上,自己已經按照限速的最高速度行駛,“請您相信我,咱們不會慢多少,如果違反了交通法規,發生危險,有可能還趕不到呢。”

乘客冷靜了下來,“那還是聽您的。”果然,他們不僅沒有晚點,還比預想的時間提前了5分鐘。

上海司機24年練就安全秘籍 成美團打車標兵司機

董師傅對安全的堅持,也收穫了很多乘客的認可。

有一年上海颳了颱風,他開車前往乘客的小區,而地勢非常低窪,還有1公里的時候,他發現大水已經淹沒了路邊停靠車輛的反光鏡。他打電話給乘客,表明了危險的情況,沒法再前行了。當時,因為盲目行車,進入深水區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時常發生。後者也非常理解,最後向公司請了假。

遇到焦急的乘客,董師傅的經驗是耐心溝通,漸漸消融乘客的焦急與火氣,“這樣對安全行駛也有好處”。

老司機的安全秘籍:心細、禮讓和控制情緒

董師傅頗為自豪地是,開了24年車,除了少有的幾次違章停車,他幾乎從未收到過交警的罰單,也沒有在馬路上遇到太大的險情。

他說,這都得益於早期的基本功非常紮實。

90年學車比現在更嚴格,他在上海的郊區封閉培訓將近7個月。上午出去練車,下午還要集中學習駕駛知識。每天隊長會檢查車輛的公里數,每天要跑滿80公里。

直到如今他還保持著良好的習慣。每天早上出車前,他都雷打不動地圍著車子走一圈,把引擎蓋打開,檢查機油、水箱和防凍液,再檢查一遍輪胎,牌照和燈光。

“全部要走一邊,然後我才會走進駕駛室。”因為這種細心地排查,他從未在路上遇到過車輛故障。


上海司機24年練就安全秘籍 成美團打車標兵司機

在路上,同樣要足夠心細。“要提前觀察路況,提前預留出應對突發的空間。” 他至今認為,無論電腦和技術多麼發達,道路安全最重要的“處理器”,依然是人的大腦。

多年間,董師傅對上海每一條馬路的細節都瞭然於心,成了朋友口中的“活地圖”和“活導航”。每次妻子開車出去,他都要叮囑一番,在哪個路口左轉,哪條小路容易堵車,需要做好準備。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良好的心態,“禮讓行人,禮讓路上的司機,不要鬥氣。”

“一定要控制好自我的情緒,不要衝動,不能激動。” 他經常告誡朋友親戚,開車時候就是要心態好,不要“搞競賽”,“開100公里和120公里,頂多也就差了10分鐘。”

董師傅從未被“路怒症”所影響。“生活不容易,都想多拉些活兒。但錢賺多賺少,都不能把生命當兒戲。”

車子啟動前,他都會提醒乘客,請把安全帶繫好。有的乘客欣然遵從,有的乘客卻不屑一顧。這時,董師傅就會耐心提示:現在有規定,後排不繫安全帶也要罰款的。

上海司機24年練就安全秘籍 成美團打車標兵司機

如今,上海的電動車越來越多,但董師傅從來不發愁,“只要慢一點,就不會發生任何問題”。他說,只要做到心細,做出清晰的觀察和預估,甚至都不會出現踩急剎車的情況。

現在還總有乘客評價,坐這位司機師傅的車,特別有安全感。而董師傅說,希望大家都要往安全駕駛的想一想,“不管是做網約車,還是自己開車,都要做到遵紀守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