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浪浪浪浪浪~~~~~

長久以來,航海者之間流傳著對瘋狗浪(或者說

異常巨浪)的描述,然而,直到二十多年前,這種巨浪才不再只是一種傳說。1995年1月1日,在北海的Draupner石油平臺上,人們才觀察並記錄到了這種驚人的滔天巨浪。這是對於異常巨浪最早的可靠測量之一:它的高度為25.6米,比周圍的浪頭高出兩倍多,被稱為Draupner巨浪。

看起來,這種異常巨浪就像是憑空出現的一樣(它們通常在沒有太多預警的情況下突然出現),這一開創性的發現開啟了人們對大海中的異常巨浪持續多年的研究。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其中也許是最簡單的一種理論認為,海浪是隨機出現的,異常巨浪雖然很罕見,卻是完全可以預期的。其他理論則認為,波浪在特定條件下會變得不穩定,這會導致小的波浪長成大得多的異常巨浪。


浪浪浪浪浪浪浪~~~~~

○ 在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浮世繪版畫作品《神奈川衝浪裡》裡,就出現了極為洶湧的巨浪。

我們想要看看能否通過在實驗室中重現這種波浪,來理解異常巨浪最初是如何產生的。要在實驗室中重現25米高、數百米寬的巨浪顯然是痴人說夢。於是,我們只好在保持波長與水的深度比,以及波長與波浪的高度比不變的情況下,縮小實驗的規格。雖然實驗中製造的波浪的規模只有真實Draupner巨浪的1/35,但是實驗中製造的波浪是由相同的物理過程決定的。

海浪能達到的高度受限於波浪何時破碎。我們首先嚐試的是用傳播方向相同的波浪來重現Draupner巨浪,然而,這些波浪在遠不及預期高度前(換算回Draupner巨浪高度才大約2米高)就破碎了。

接著,我們又讓兩組較小的波以120度夾角交叉來重現巨浪。結果發現,這樣做是有可能以完整的比例幅度重現原本的Daupner巨浪的。儘管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會發生波浪破碎,但是形成的波浪高度不會受到波浪破碎的限制。

1.浪之巔

一般來說,當波峰中的流體比波峰本身的速度快時,會使得流體超過波峰,導致波浪破碎。非交叉式的波浪會產生較大的水平速度,這可能導致卷躍波浪的破碎。當這種類型的破碎髮生時,一股水就會水平地從波峰噴射出來,如下圖第一行所示:


浪浪浪浪浪浪浪~~~~~

○ 圖片來源:Mark McAllister

當波浪交叉時,大部分的水平運動會抵消,卷躍波浪的破碎不再發生。相反,波浪的破碎主要發生在向上的噴射式情況下(上圖第二行)。關鍵的是,交叉波浪的破碎似乎並不會像卷躍波浪的破碎那樣限制波浪的高度,這使得我們在交叉波浪的情況下能夠以全尺度高度重現Draupner巨浪。

浪浪浪浪浪浪浪~~~~~

○ Draupner巨波重建圖 | 圖片來源:Mark McAllister

2. 波浪的性質

這項發現不僅闡明瞭著名的Draupner巨浪可能是如何產生的,也說明了在海浪交叉的情況下,波浪破碎的性質和意義。這揭示了之前從未觀察到的波浪破碎模式,與我們目前對於海洋中發生的滔天巨浪的理解差別甚大。

如果能夠準確預測波浪破碎如何開始,那麼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潛在的異常巨浪的形成,也能夠幫助我們解釋它對各種其他現象的影響。波浪破碎是海洋中一種主要的能量耗散機制,它對精確的預報至為關鍵。波浪破碎時產生的四濺的浪花和空氣夾帶(困在波浪中的氣泡)會影響大氣的混合,以及空氣與海洋之間的熱流,而這反過來會影響許多地球物理過程及其精確的模型。

有趣的是,實驗中產生的波浪與浮世繪《神奈川衝浪裡》中的巨浪驚人地相似,這是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在19世紀初創作的一幅木版畫。這幅版畫描繪了一個巨大的波浪高聳於漁船之上。儘管這種相似是完全偶然的,但研究表明,畫作中描繪的波浪很可能就是異常巨浪,而波浪的形狀與結構預示著巨浪可能是在交叉波浪的情況下形成的。因此,兩種波浪的相似或許並非完全是一種巧合。

撰文:Mark McAllister(牛津大學工程系講師)

原文標題為“How scientists recreated a monster wave that looks like Hokusai's famous image”,首發於2019年1月28日的Smithsonian。原文鏈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scientists-recreated-a-monster-wave-that-looks-like-hokusais-famous-image-110304.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