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衣錦還鄉,拒絕給弟弟安排工作,也不給姐姐幫小忙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衣錦還鄉”,就說是一個人在外面混的有出息了,要回家鄉光宗耀祖,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古老的家鄉情懷,也是激勵出門在外的人好好在外奮鬥。


開國少將衣錦還鄉,拒絕給弟弟安排工作,也不給姐姐幫小忙


對普通人而言,衣錦還鄉是一種榮譽,可是對開國少將而言,衣錦還鄉卻做的有點不近人情,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看開國少將劉華清將軍就知道,他回鄉非常低調。

劉華清將軍是湖北大悟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1927年黃麻起義後,11歲的劉華清就成為了紅色小交通員,還當了他們本村的兒童團長,可見劉華清的思想覺悟很高。

再打一點的時候,他參加了紅軍的工作,1931年,15歲的劉華清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從此開始了南征北戰的一生,在紅軍時期,他最高做到了軍團政治部的科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劉華清屢立戰功,在渡江戰役之後,他擔任了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的政治部主任,為解放軍培養了大批的幹部,此後他長期從事政治工作。

1955年,劉華清被授予了海軍少將軍銜,歷經28年,他從一個小交通員終於修成了正果,此後劉華清又在海軍建設事業中大放光彩,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


開國少將衣錦還鄉,拒絕給弟弟安排工作,也不給姐姐幫小忙


這樣的成就超過了許多開國中將,乃至是大將,在取得眾多榮譽和身居高位的同時,劉華清始終堅持著清廉自律,保有高尚的情操,他從不為自己和家人謀利。

幾乎沒有人知道,劉華清還有一個弟弟在老家務農,其實他早年時就可以帶弟弟離開家鄉,那是在1947年,在挺進大別山時劉華清路過老家,在家中吃了一頓飯。

飯後劉華清要離開趕路,他的弟弟劉梅清也想跟他一起走,認為在家種地沒什麼出息,可是劉華清沒同意,他說:“家裡就你身體好,留在家裡種地也很好!”

就這樣他的弟弟沒有參軍,而是留在家裡種地,一種就是一輩子,後來劉華清即使是成為了開國少將,他也沒有給弟弟安排工作,不僅不忙弟弟,甚至連姐姐的小忙也不幫。

劉華清將軍一共回過老家4次,有一回他的一個姐姐請劉華清幫忙,給侄女把農村戶口換成城市的,這確實是一個小忙,不過劉華清拒絕了,在他看來他沒有那個權力,不能搞特殊。


開國少將衣錦還鄉,拒絕給弟弟安排工作,也不給姐姐幫小忙


在外人看來,劉華清衣錦還鄉時的做法顯得有些不近人情,可這正是一個老將軍留給我們的一種精神,不搞特殊,不以權謀私,做一個高尚的人,劉華清一直到2011年病逝,享年9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