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1

暑期带孩子去日本,在东京银座茑屋书店的楼上,偶遇郑智化。他坐在轮椅上,在助理的帮助下在书店闲逛。末了,点了杯咖啡独自坐下。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他的歌《水手》、《麻花辫》流行的时期,瞬间很多青春回忆都浮现在眼前。未曾免俗,我们上前与他合影。闲聊中问到,他都60多岁了,心里一惊。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其实,他能不老吗?!当年不到20岁的我们,如今也是年过四十。

就像冯唐说的,活着活着就老了。不知从何时起,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年纪,中年压力如大山般砸来。父母和岁月,以不成比例的速度迅速衰老。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今年的感受尤其明显,各种鸡毛蒜皮、人间破事接踵而至,应接不暇。

年初孩子莫名奇妙地不断呕吐,一个多月不得消停;

刚弄好后,老姐在法国生二胎又需要人搭把手,赶紧给老爸办签证;

他这一出国,有心脏病的老妈独自在家就成了大问题。

前不久,果真又犯病了。家里没一个人搭把手,还有工作、还要管孩子,只能把她往就近的医院送。

虽然每天忙得不知所已,好在医院离家近,开车不到十分钟能到,坐公汽也只要四五站路。

缺啥东西、少带了什么资料、嫌医院饭不好吃自己做,随时可以往家里赶。这个年纪,算是真正发现了,医院离家近的好处。

2

情感上,很难将郑智化和养老划等号,他还真不大看得出年纪。他用娴熟的日语和店员交流,在咖啡馆独自若有所思。

虽然脸上的皱纹不算少,但黑T+西裤,一身装扮看上去哪像是个60多岁的老头呢。

但这让人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70后尤其是80后面临的父母养老,本质上已经脱离了只要把他们送到一个地方、有人管吃管喝就够了的年代了。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他们的父母大概是四O、五O、六O后,虽然有的是解放前出生,但这些年来生活观念的转变,已经让相当一部分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圈子。

他们需要有熟悉的风景、熟悉的圈子、熟悉的味道,需要一种不让他们自证衰老的生活方式。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比如,仍可随时到以前常去的商圈购物;

可以随时去看场电影,怀念白衣胜雪的青春时代;

可以随时品尝自打从儿时就喜欢的美食;

可以随时去会面哪怕不常见面、见面后仍亲切如旧的故交。

而不是从曾经滋养过自己的“水土”连根拔起,仿佛被“圈禁”似地,移植到另一处场所被封闭起来。倘若如此,即使是有吃有喝,他们也会食之无味,失去了精气神。

回到70后、80后本身,这个年纪的个中滋味,真是冷暖自知。

最近一篇《下流社会:抖音、西虹市、延禧攻略与中产崩盘》刷了屏,其实是道出了所谓中产阶级的无力感。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工作压力、孩子和养老、变差的身体,生活的琐碎繁冗早已消磨了青春的光鲜与亮丽,日常其实就是游走于“房子车子票子老子孩子”之间疲惫不堪的平衡。

“下流社会”、“消费降级”隐喻的是“小确丧”式的无奈,是对现实的自嘲与自我放逐;

《延禧攻略》更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得和不可能的人生幻像,它的大热只说明,现实有多么无力,演绎才需要多么大快人心。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但也正像文中所言,即使如此,自嗨与群嗨分泌的多巴胺退去之后,我们还是要重新面对一个个冷冰冰的现实:

“ 人生哪里有什么躺赢,哪里有什么轻松升级,哪里有什么一夜暴富,哪里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

于是,孩子的培训费还是要照交,做不完的工作还是要接着去做,不想面对的人和事还是要一件件去落定,父母的养老问题还是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

看看日本就知道,已经踏入老龄社会的中国这一代70后、80后,会面临怎样的养老压力;

瞧瞧最近北京一日千里的房租,就明白,那些劝你租房而不是买房的,或许会毁了你的下半辈子。

等到武汉房价真如北上广般高不可攀时,你不知道,需要多少个你来打拼,才过得好余生。

3

真不是为了神转折。

于是,看到越秀在武汉推出的“星悦颐品”养老地产品牌,你会觉得,“一碗汤养老”会是一款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越秀·星悦颐品外景图

首先是地段。“星悦颐品”在武汉这座城市内环中的内环,新华路体育场对面的精武路壹号。

这里也是正宗的汉口正中心,没地铁的时候,武昌人过汉口多半是往这一带逛。

金融一条街、武广就在跟前,商贾云集,购物生活消费极其方便;中山公园离得也很近,随时可以走过去,仿佛就是自家的私家花园。

就是解放公园、小南湖公园、喷泉公园、宝岛公园,离得也不远,呈环状围绕。更有协和医院毗邻而居,可以说是唾手可得的健康资产。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汉口城市中心的生活,正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父母那辈熟悉的风景、熟悉的圈子、熟悉的味道。

在法国葡萄酒中,有一个词很奇妙。Terrior,意为风土,指的是土壤成分、纬度、海拔、光照和气候等等,大自然混合着时间赋予葡萄酒的一切。

经过时间沉淀的汉口城市中心,就是有着这样气韵的风土,是不会让父母的记忆断层的心理空间。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换句话说,即使不是武汉人,这里充满城市气息的生活方式,也能让人迅速融入,生生不息的人群,更带来活力,更带来生命的动力。

有专家就指出,老人养老固然需要清静,也需要和社会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触,而不是隔离,那只能让衰老加剧。

其次是医养资源。依托着一抬脚就过去的便利,越秀已经和协和医院达成了战略合作。

不仅有就医的绿色快速通道,更有丰富的医疗服务协作提供医养保障。越秀还和法国爱德福护理机构集团合作,运营此类城市养护综合体。

在养老公寓里,既有长者社区为老人打造乐活健康公寓,还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比如小微养护、长者日托。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越秀·星悦颐品内景图

当你因为工作忙得心急火燎又难以推托时,万一父母需要有人照顾,这里就是搭把手的地方。

如果父母因为身体等原因,还需要更高等级的护理,那还有协助型照护公寓、护理院、失能护照单元、康复医院可以选择。

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个人觉得最吸引的人,还是越秀“一碗汤”养老模式的打造。

“星悦颐品”,父母与子女同在一处,彼此互不干扰,同时又相互照应。见面、照应、陪伴,都是一碗汤的距离。

不像郊区养老,即使那里环境再好,和父母之间仍然相距甚远。虽不是千山万水,但真是同住在一座城市,却可能连一周都见不上一次面,彼此活在对方的朋友圈里。

越到老年,父母越需要孩子近距离的陪伴,这是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寄托,更是活下去的动力。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身边有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朋友才在国外生了宝宝,孩子刚满月就急着坐飞机回了武汉。

因为爷爷生病住院,家里的亲人都不在身边,吃饭干什么都没精神,眼看身体越来越差。

回国后,除了哺乳,她每天雷打不动去医院探视,有空就带着重孙子给老人看。“最近爷爷的情况好多了”,朋友欣喜之余,也感到无比疲惫。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如果是一碗汤的距离,想必舟车劳顿会减轻不少。其中的便利,越是经历过感受越更深。

而且,这是属于你的房子,不只是购买服务。市面上的同类高端医养产品,不仅有高昂的准入门槛,还没有产权,只是有日常养护服务。

相比之下,越秀“星悦颐品”既解决了老人的养护问题,还拥有物业产权,可以享受到物业升值的价值,自住同时具有投资的价值。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越秀·星悦颐品效果图

那么,70后、80后甚至90后们,锁定一套在城市最中心的养老居所,为已经面临和即将到来的养老潮打个提前量,对抗房价上涨、对抗通胀,你准备好了吗?

消费降级下的中年危机:父母养老究竟怎么养?

▲越秀·星悦颐品区位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