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力到底如何?

長期以來,我國的軍事裝備一直都是沿襲仿製蘇式裝備的路子過來的,尤其是空軍裝備,從戰鬥機、轟炸機到運輸機,基本都是先仿製,再逐步國產。拿戰鬥機來說,第一代殲五仿製蘇聯的米格17;第二代殲7仿製於米格21;第三代殲11則是購買蘇聯/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戰鬥機的國產組裝戰機。唯一的例外是殲8和飛豹,但由於整體性能一般,沒有突出的亮點,因此雖然曾經有一定數量的列裝,但戰鬥力平平。

殲20戰力到底如何?

早期的殲8亦仿製於米格-21

這種局面直到殲10、殲20和殲31的面世,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觀。為什麼不是根本性的改觀呢?因為在發動機這一塊,儘管各種傳聞甚囂塵上,但是適用於國產新一代戰機、包括大型運輸機的國產發動機,至今都沒有正式定型並裝機。

殲20戰力到底如何?

那麼殲20的戰鬥力究竟怎麼樣呢?拋開愛國與狂熱,我們來客觀的分析一下。

一、當今世界的空戰格局。

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是信息化與智能化,在航空與空戰領域,同樣在朝這兩個方向發展,特別是信息化,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提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也就是說,當代的空戰打的是一個體系,考驗的是預警、指揮、協同的綜合能力,以及空中加油機的保障能力,絕非二戰時期那樣的以近距格鬥為主的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空軍的預警指揮和空中加油能力與空軍強國還是有差距的。美國現有預警機170餘架,俄羅斯擁有A50大型預警機20架,日本有17架的預警機,其中4架是先進的E-767,另外還有4架更先進的E-2D將於近期接收。

殲20戰力到底如何?

E-3C預警機

中國目前擁有4架大型的空警-2000預警機,其他空警-500、空警-200等合計約20架。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與美軍有很大差距。

殲20戰力到底如何?

中國空軍裝備的空警-2000預警機

第二、人員的訓練與作戰水平。

在戰爭中,武器裝備是取勝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戰人員的素質與水平。這又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訓練水平,一個是作戰水平。

從訓練水平來看,中國空軍應該與美軍相差不大,在個人的戰鬥精神、戰鬥意志力乃至敢於犧牲的作風上,中國軍人都要超過美軍。

從實戰經驗來講,自朝鮮戰爭以後中國空軍已經半個多世紀沒有經歷過實戰。特別是現代空戰的模式,又與以往有顛覆性的變革。美軍雖然沒有經歷過大戰,甚至能夠形成威脅的挑戰都沒有過,但是局部戰爭從來沒有間斷過,從這一點來講,美軍的實戰經驗比中國空軍是要豐富的。

殲20戰力到底如何?

每年舉行4~6次的美軍紅旗演習

綜合這幾點來看,殲-20在實戰中並不佔優勢,況且目前的心臟病問題依然未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由此引申到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科研機制的問題。國防科工以及其他高科技領域的發展,非常依賴於創新與創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靠的就是天馬行空與異想天開。例如飛機都是要靠垂直尾翼來保持航向穩定,並且進行轉彎的。然而美國的B2轟炸機,卻採用了飛翼式的佈局,完全沒有垂直尾翼,由機翼外段後緣的諾斯羅普(製造商)專利減速板-方向舵負責偏航控制,減速板-方向舵可向上下兩側開裂,同時開裂作為減速板,不對稱開裂時作為方向舵使用。

再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作為在天上飛行的物體,任何飛行器的最基本要求都是越輕越好。然而為了克服高速飛行時產生的巨大熱量帶來的機體強度下降,前蘇聯的米格25竟然採用不鏽鋼作為機體的主要材料,這都是創新與另闢蹊徑的典型案例。

殲20戰力到底如何?

米格-25

我們國家的教育機制,一個"標準答案",不知扼殺了多少天才的創意。例如有小學考試題:一個春天的夜晚,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鄉,於是想起了一首詩:——,請問這首詩是?

多數人恐怕會填上李白《靜夜思》中的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錯了!標準答案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試卷要求考生從朱自清散文《匆匆》中,寫下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有學生寫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不對!標準答案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網民因此質疑: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歡這句,我可以喜歡那句,難道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要統一嗎?

藉此打一個比方:小學美術考試,要求畫直升機。一位同學畫的是支奴幹,還有一人畫的是卡-52,結果都沒合格。原因是:標準答案的直升機只有一個"螺旋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