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提高瓷磚退稅率,是否會引來“出口價格戰”?

2018年10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調整了一些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包括多個產品編碼的陶瓷磚出口退稅率由9%提高至13%,自2018年11月1日起執行。

消息一出,陶瓷行業湧現一陣“狂喜”,給人的感覺就是國家給了我們一把廝殺國際市場的利器,似乎陶瓷出口的春天要來了。

關於中國瓷磚出口量下降(2018年已經有所緩和),專家總體上還是歸結於“外因”,比如中美貿易戰、阿根廷等國的提高關稅和反傾銷稅。基於此,我們的行業一直在爭取和期盼政府能夠出手,提供一些關稅政策支持,甚至能夠放鬆環保要求等措施來降低我們的產品生產成本。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本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對瓷磚出口企業是個利好消息,是及時雨、是東風。

從理論上看,提高出口退稅率確實可以讓出口企業受益,當前,陶瓷企業出口大都處於微利狀態,在同樣的售價情況下,這多出來的4%退稅對於企業來說就是可觀的利潤。可是,多年的數據表明,由於信息公開化,國內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第一時間國外客商一樣會掌握,他們會認為這部分是國內企業多出的利潤,在利用各種手段擠壓後,最終這部分原本用於補貼國內企業的退稅,會通過降價等方式大部分補貼到國外客商。

眾所周知,我們的陶瓷產品出口價格普遍較低,甚至低到在多個國家引發反傾銷調查,之所以在此情況下大家還依然熱衷於出口,除了回款快以外,出口退稅也是重要因素。出口退稅政策的不斷調整,對於扶持出口企業成長、擴大出口創匯以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優化產業結構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是經過對近年來陶瓷產品出口退稅率的調整結果看,這些起伏對我國陶瓷產品的出口影響並不明顯。究其原因,還是與我們行業的低價競爭有關。

提高出口退稅率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出發點是減輕出口企業的負擔,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出口企業要做的是積極利用好政策,防止適得其反。令人擔憂的是,一下子增加這麼多出口退稅,會引發新一輪的出口價格戰,一些企業手裡有了新籌碼會採取降價或者變相降價措施來競爭國際市場。這個做法的後果也可以預見,國家的政策沒有達到預期作用,退稅沒有造福出口企業而是變相被國外經銷商享受,而且如果再繼續降價或者變相降價,傾銷嫌疑更加明顯,可能還會引發更多的反傾銷調查。

近期,進口磚有點來勢兇猛,引起廣泛關注。不難看出,那些打開我國市場甚至不斷增長的進口磚主要是靠品質,那些品質以外的東西對他們並不那麼重要。我曾經多次去過某進口瓷磚的展廳看過,如果用檢測數據對比,進口磚估計和國內瓷磚並無明顯差異,但是售價卻高得驚人。其實,進口瓷磚的主要優勢在於設計,從圖案到釉面效果、質感各個方面的微小差距,全方位地體現出來,就能造成明顯不同。瓷磚的市場一樣在契合我國製造業的總體形勢,那就是“結構性過剩”,缺乏創新導致大眾化的產品嚴重過剩,而具有特色、差異化、高品質的產品缺乏。

國家提高出口退稅率是提供出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利器,是“漁”,需要我們的企業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不能讓它變成國外客商鍋中的“魚”。我們只有改變思維和做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結合出口退稅率的提高帶來的競爭優勢,避免打價格戰,放棄以低價佔領市場的舊有做法,才能真正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知易行難,長期以來的惡性競爭,已經使很多企業生存維艱,“倒閉”、“破產”已經見怪不怪,甚至一些大企業也在呼喊“活下去”,在此情況下國際市場的競爭更加白熱化。此次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契機也在考驗著很多企業的智慧,“利好”是一定的,但是到底能帶來多少“利好”,還需要拭目以待,數據會說話的。

作者系陶瓷行業高級工程師 李家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