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正當人們沉浸即將開啟的春節長假時,證監會馬不停蹄推出科創板細則,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1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三大文件,構成了科創板及註冊制落地的制度框架。

科創板發行條件取消了盈利業績、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無形資產佔比限制等方面要求,申請首發上市企業只需滿足四方面基本條件即可:一、組織機構健全,持續經營滿3年;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內控制度健全有效;三、業務完整並具有直接面向市場獨立持續經營的能力;四、生產經營合法合規,相關主體不存在《註冊管理辦法》規定的違規違法記錄。

對於科創板的推出,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師洪灝對《財經》新媒體表示,科創板的推出是一項重大的革新。他談到:“科創板推動了註冊制的產生,促進了紅籌和CDR迴歸,從制度設計來說,科創板漲跌幅設置提高到20%也有利於打開其流動性”。

渤海證券投行總部業務五部總經理王樸也對《財經》新媒體表示,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科創板有著劃時代的作用,註冊制的實施能夠有效防止風險的發生,避免掛牌企業造假。“過去的理念和方式已經無法衡量日新月異的科技企業了,從搭建架構上,必須借鑑美國納斯達克的發展模式,摒棄傳統式監管”,他說。

科創板的推出為一批新興科技行業及企業帶來了機遇。據證監會發布文件,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科技,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為此,《財經》新媒體從智慧醫療、雲計算、智能製造、人工智能、企業級服務五大備受業界關注的行業進行深入研究,就科創板給每個行業獨角獸企業帶來的機會進行解讀。

一、智慧醫療行業

這個夏天,電影《我不是藥神》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醫療的關注前所未有。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近幾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2013年突破2億,佔比僅14.9%,2017年達到24090萬人,佔比突破17.3%。在此背景下,醫療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又一萬億市場。

智慧醫療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將醫療衛生服務相關的人員、信息、設備、資源連接起來,以保證人們及時獲得預防性和治療性醫療服務。中國迅速發展的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為智慧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雖然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速,但相對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仍主要集聚在低附加值的中低端領域,企業規模呈小而散的形態,研發投入能力較弱。2017年我國主營業收入前20名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營業收入總額611.52億元,研發投入31.47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5.15%,同比2016年增長0.64%。而發達國家醫療器械產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在8%~10%之間。但同時也需要肯定的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研發投入佔比也在逐年上升,行業創新意識正在覺醒。

業內人士認為,產、學、研、醫協同,是醫療器械行業創新發展的基礎。同時,高端化、智能化和家庭化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最為顯著的三大趨勢。科創板的開設將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不斷創新,追趕國際企業帶來可能。

1.復宏漢霖

復宏漢霖由復星醫藥與海外科學家團隊於2010年2月合資組建,公司主要致力於符合全球標準的生物類似藥及創新型抗體藥物的研發和生產。作為國內單克隆抗體藥物企業,復宏漢霖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抗體藥物研發、開發、生產體系。據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復宏漢霖13個產品、1個聯合治療方案已完成22項適應症的臨床試驗申請,累計獲得全球範圍內27個臨床試驗許可,其首個產品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臨床3期試驗已完成,有望成為中國首個獲得監管批准的生物類似藥。

據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復宏漢霖已完成6輪融資,估值達到30億美元。此前,在港交所修訂的IPO新規生效不久後,復宏漢霖便提交了上市申請。眾所周知,生物醫藥企業從研發到臨床過程極其消耗資金,據其招股書顯示,復宏漢霖2018年前8個月共虧損2.85億元,但這並不妨礙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其將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醫藥公司之一。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2. 聯影醫療

聯影醫療作為上海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一度被外界認為其有望成為科創板受益企業。其生產的高端醫學影像診斷產品、精準放療產品以及uCloud聯影智慧醫療雲等產品,是國內高端醫療器械的代表。

早在2017年,聯影醫療成功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33.33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333.33億。此輪融資由中國人壽大健康基金和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領投,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證券、國開開元、招銀電信等投資機構共同出資完成。這是目前為止,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

根據天眼查,目前聯影醫療已進行到B輪融資。高特佳投資、湖北科技投資、東方證券、領中資產、睿泰創投、高能資本。

《財經》新媒體瞭解到,目前聯影醫療背後的股東多達數35位,其中有上海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人壽投資的國壽成達(上海)健康產業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等,其背後股東實力將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以BAT 為首的互聯網企業早就對醫療行業展開佈局,其中阿里巴巴創立了阿里健康和“醫療雲”服務;騰訊、丁香園、眾安保險三方合作打造的互聯網醫療生態鏈已現雛形;諸多大型企業通過併購,整合醫療資源,佈局智慧醫療產業鏈。預計到 2020 年,投資規模將擴大到 1000 億元。

目前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基層醫生技術能力有限是中國醫療面臨的兩大難題,而聯影醫療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把AI的智能診斷引擎載上雲端構建醫療生態系統,截止目前,聯影智慧醫療雲已覆蓋全國超一億人群。

3.福建太爾

福建太爾(830886)作為2014年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是為數不多研發出“骨傳導”助聽設備的企業之一,併成為國內第一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骨傳導助聽器製造廠家。目前“骨傳導”助聽器主要應於聽障人士,通過骨頭來傳遞聲音,解決耳膜問題引起的聽力障礙。

據統計,目前全國患有不同程度聽力障礙的人群數量2.19億人,佔到總人口的15.84%。其中有7000萬人的聽力障礙是致殘級,然而,中國助聽器佩戴率僅為5%,而美國為24.6%。Wind數據顯示,在2010年到2016年期間,我國助聽器銷量已從292.40萬個上升至761.90萬個,僅在2016年便增長了21.53%。

《財經》新媒體瞭解到,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基礎性研究和三年臨床試驗,今年太爾開始實現產品規模化生產與銷售。過去幾年,由於其一直處於研發階段和臨床試驗階段,產品一直無法銷售,而到2018年底其終於結束嚴格的臨床試驗。隨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取得,今年產品將大量推向市場,市場業績將進入爆發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福建太爾作為中國首家“骨傳導”助聽器科技創新企業,打破了十年來在中國助聽器市場一直被外資品牌壟斷的格局。由於其在前期臨床試驗階段,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其大規模上市將會迎來新的增長期。到2020年將達到登陸科創板的條件,屆時有望成為“骨傳導”技術解決聽障領域的一隻獨角獸。

事實上,我國對醫療輔助類產品持鼓勵創新態度,為助聽類輔助器械帶來成長空間。2016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擴大市場有效供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四項主要任務,並明確建立民政部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

二、雲計算

談到雲計算,人們都覺得這是一個玄之又玄的概念,但事實上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雲計算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系統,構建了從芯片到終端用戶的全產業鏈鏈條。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接近700億元,年增速達到了28%,預計到2020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超到1300億元。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雲計算又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1.阿里雲

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19財年第三季度業績,2018自然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大關,4年間增長了約20倍,成為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公司。阿里雲創辦於2009年,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服務對象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企業,也包括微博、知乎、錘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

據IDC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球公共雲計算市場佔有率前三名為:亞馬遜、微軟、阿里雲,這三家以A字母開頭的雲計算公司已經組成全球公共雲市場的第一陣營。據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2016年阿里雲在中國公共雲市場佔據50%份額,另外兩家國際雲計算服務商微軟Azure和亞馬遜AWS市場份額總和約10%到15%,而其他本土服務商並未在市場份額方面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2.金山雲

金山雲是金山集團企業雲計算品牌,創立於2012年。目前金山雲已推出了完整的雲產品及垂直行業的雲服務解決方案。同時,金山雲一直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實踐工作,推出的覆蓋IaaS、Paas、SaaS、行業解決方案四個層面,適用於各行業的多種組合型AI解決方案和服務。截止2018年1月,金山雲已完成D輪融資。據金山雲官網顯示,目前金山雲估值已達到23.73億美元。

2018年7月,金山雲聯合小米推出“1KM”邊緣計算解決方案,通過打造距離用戶最近的邊緣計算,解決從CDN節點到WiFi終端之間最後一公里的網速瓶頸和安全問題。但同時,金山雲業務對小米較強的依賴也成為市場的一個隱憂。

3.華為雲

2018年是可以說是華為爭議最多的一年,作為華為子公司的華為雲更是科創板上不可忽視的一家。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專注於雲計算中公有云領域的技術研究和生態拓展。截至2017年9月,華為共發佈了13大類共85個雲服務,除服務於國內企業,還服務於歐洲、美洲等全球多個區域的眾多企業。背靠掌握5G和微波技術的中國第一通信公司,讓華為雲底氣十足。

對比中國雲計算市場巨頭而言,華為雲面對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據全球權威研究機構IDG近日發佈數據顯示,華為雲以2.3%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八,而阿里雲則以43%的市場份額佔據市場第一。

三、智能製造

在中國製造業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智能製造成為關注的焦點,同時在《中國製造2025》、《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等政策的加持下,智能製造行業的發展更加底氣十足。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根據易觀智庫發佈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智能硬件及其服務的市場規模為3999億,增長20.63%。預計到2019年,市場規模可達5414億元。目前全球智能聯網設備突破80億臺,60%為移動設備,人均1.1臺,5年內預計增加到人均1.5臺。但同時,智能製造對於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有著重度依賴,這使其成為人才、資金的仰賴尤為強烈。

1.大疆無人機

大疆是目前中國少有的“網紅”智能硬件公司。2016年成立的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其產品已被廣泛應用到航拍、遙感測繪、森林防火、電力巡線、搜索及救援、影視廣告等工業及商業用途,同時亦是眾多航模航拍愛好者的選擇。

2015年2月,美國商業雜誌《快公司》評選出2015年十大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型公司,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在谷歌、特斯拉之後位列第三。2015-2017年,大疆營收分別達59.8億元、97.8億元、175.7億元,淨利潤則分別為14.2億元、19.3億元和43億元。

今年5月,大疆以“競價融資”的方式完成了D輪的10億美元融資,儘管市場認為這種投資方式過於“傲慢“,但依然趨之若鶩。對於上市,大疆則多次公開談到並沒有上市計劃,是否能收入科創板則要拭目以待。

2.柔宇科技

日前,小米稱研發出第一臺“雙摺疊屏手機”,遭到了同行的炮轟,其中最兇猛的便是柔宇科技,因為2018年10月柔宇科技便發佈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

據柔宇科技網站介紹,柔宇科技是由三位清華和斯坦福博士於2012年在中國深圳、香港及美國硅谷同步創立,五年內先後獲得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的六輪共同投資,E輪估值約50億美元,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科技創業公司之一。

然而柔宇科技在與小米一番口水戰之後也被爆出“PPT量產”、“炒概念”、“規模量產不及預期”等質疑。

3.優必選

成立於2012年的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和人型機器人研發、平臺軟件開發運用及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公司,相繼推出了包括消費級人形機器人Alpha系列、商用服務人形機器人Cruzr和主打STEM教育的Jimu機器人,併成功入駐全球部分Apple Store零售店。

2018年5月3日,優必選宣佈完成 8.2 億美元 C 輪融資,估值 50億美元,此輪融資數額刷新了全球 AI 領域的單輪融資記錄。而後,其創始人周劍曾公開表示,正在推動新一輪融資,屆時公司估值將達到100億美元。在現金流充沛的情況下,將一方面橫向擴張品類,增添產品線,另一方面則縱向整合上下游。目前,優必選已成為科創板候選的明星企業之一,創始人周劍也曾表示,優必選或將2019年上市。

四、人工智能

科創板的設立,將為高技術、高成長的人工智能企業帶來更多的展示機會,在快速募集資金、推進科研成果資本化上帶來便利。代表著中國新經濟發展動能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公司及獨角獸概念股將脫穎而出。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8 年底,人工智能領域共涉及1539 起投資事件,涉及金額達 2104 億人民幣。其中,2018年有312起投資,總投資額達到772.3億,投資金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科創板設立後,資本將助力人工智能行業更好地發展。

與此同時,重多國家利好政策也在傾斜,根據中國國務院規劃,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並且此後十年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也在眾多的場景中技術越來越成熟,極大地提升了勞動力的使用效率和生產效率,商業化價值在逐步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雖然部分企業宣稱已實現盈利,但整個行業依然處在高投入高研發的燒錢階段,據統計,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益卻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虧損,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收不足兩億,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業化落地及財務表現仍然存在著眾多難題。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領域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和門檻,在資本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想象空間,兼具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目前多數人工智能公司從事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相關業務,門類較為集中,紅利釋放在先行者身上體現得較為明顯。對於人工智能企業而言,資本能力、技術實力、商用落地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品牌影響力等因素將影響人工智能企業在科創板的上市及後續的資本投資。

1.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推出了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字識別等各類智能視覺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慧零售、金融、汽車等諸多行業,服務了超過7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

目前,商湯科技經歷了6輪近20億美元融資,企業估值超過60億美元,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的AI解決方案也已經在眾多的行業落地,商業化變現能力正在轉向正向盈利。另外,其採用了和產業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推廣市場,也有利於其拓展市場。

2.曠視科技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圍繞其自主研發的核心軟件技術,已在手機人臉解鎖、徵信行業身份認證、安防系統疑犯追蹤、物流智能機器人倉庫、新零售行業無人店鋪等領域實現產品落地。

公開信息顯示, 2017年10月,曠視科技完成了C輪4.6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45億美元,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簡稱“國風投”)、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這一數字也打破了國際範圍內人臉識別領域的融資紀錄。

從為手機設備廠商提供人像解鎖、影像互動的業務,到城市管理、新零售等智慧城市大腦的開發,再到如今涉及更為複雜的機器人的供應鏈大腦的建設,曠視科技的業務在商業空間上不斷拓展。利用自身在AI深度學習法,其不斷探索產業更深處,場景也在不斷聚焦。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3.依圖科技

依圖科技成立於2012年,業務涵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和人工智能芯片。其中,機器視覺是依圖科技的核心技術,其目前已經將該技術運用於城市公共安全、醫療健康、金融等眾多領域。

2018年6月,依圖科技宣佈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公司整體估值已突破150億元,投資人為高成資本、工銀國際、浦銀國際。

截止目前,依圖技術已經服務於金磚國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運會等國家級會議和賽事的安保工作,醫療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已在上海、浙江等數十家三甲醫院臨床應用。

4.虹軟科技

美國虹軟公司創辦於1994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硅谷,虹軟的計算攝影與計算機視覺技術廣泛應用於以智能手機為主的各種設備和平臺,並延伸到智能電視、機器人、智能冰箱、智能汽車、無人機、掃地機、互聯網應用等;目前虹軟除了在手機領域已經實現了全面商業化外,在安防、無人零售、智慧樓宇、旅遊等領域也全面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虹軟基於旗下的視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已經免費離線開放了人臉識別、活體檢測、人臉角度檢測、人臉屬性分析、人證核驗等多種SDK。開發者可根據自己需求進行二次編程,實現智慧工地、智慧旅遊、智慧校園、智能辦公、人臉門禁、智慧辦公等各種場景的應用。由於無須承擔基礎算法研發成本,這對中小企業來說在視覺AI的應用過程的進展將會迅速加快。

1月15日,浙江證監局披露了虹軟科技輔導備案文件。文件顯示,虹軟科技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IPO)。

當氛圍、人才、資金、市場面面俱到時,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從單純的技術推進走向了與相關產業走向融合的階段,尤其是在安防、零售、醫療、金融、教育、廣告等領域,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影響已經相當深入。當然,要想實現人工智能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真正重要的,應該是加深對行業本身的瞭解,從行業的需求來著力,讓人工智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五、企業級服務

目前A股、港股上市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有一定要求,而科創板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前期投入較大、短時間內很難實現盈利的企業級服務板塊企業來說,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事實上,企業級服務板塊已持續走紅多年。由於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人力成本上升,企業盈利受到擠壓。同時,隨著新興消費群體崛起,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倒逼企業升級發展,如何減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難題,對於企業級服務板塊如SaaS軟件、共享辦公、網絡安全等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一方面,在共享辦公市場中,企業均採用低租金+高增值服務獲得利潤。但是租金收入佔比過大,使得多數企業利潤來源單一,盈利狀況不佳。尤其在經濟衰退期間,長期租賃和短期租賃風險增加。目前,不少共享辦公企業開始開發房地產存量市場,提升辦公軟硬件效率和體驗,預計未來共享辦公規模將超2500億元,但這需要大量資金注入。

另一方面,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勒索攻擊、數據洩露事件說明政企機構面臨的網絡安全挑戰日益嚴峻,迫切需要創新的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進行防護,因此網絡安全產業亟需創新,探索出全新的安全解決方案,預計到2022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在傳統股票投資市場,國內的投資者更多看重盈利,相較美國也無法容忍企業用虧損換創新。但是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規則中已明顯標註,允許尚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真正解決科技型企業前期盈利難、融資難。

啟明創投合夥人葉冠泰表示,美國企業級服務領域發展成熟,但各國市場環境不同,中國不必為追趕而追趕,應該走自己的路。企業級服務公司與AI不同,AI技術門檻比較高。而企業級服務公司的護城河應是品牌+服務+數據的綜合能力,三者相輔相成。

1.WeWork中國

作為全球共享辦公空間提供商,WeWork於2017年7月進駐中國,業務涵蓋大陸、香港、臺灣。目前,WeWork中國已完成兩輪共計10億美元融資,領投企業包括軟銀集團及弘毅投資、軟銀願景基金、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最新估值50億美元。據瞭解,WeWork中國擁有74個社區空間,會員數量約8.5萬,其中大企業會員佔比超三分之一,佈局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

隨著中國共享辦公市場的競爭加劇,WeWork中國正試圖通過智能化辦公的軟硬件,以及增值服務來搶佔市場份額。不過,對於跨國企業來說,基於全球標準的社區設計與運營上,如何更好本土化仍是其一大挑戰。

2.優客工廠

優客工場已在全球超過44座城市佈局200餘個共享辦公空間,旗下共享辦公空間辦公桌數量超10萬張,總管理面積達73萬平方米。目前,優客工場已完成D輪融資,總融資金額2億美元,總估值超百億元。

目前,今日頭條、抖音、亞馬遜中國等企業均已入駐優客工場。直營辦公空間運營、企業會員和個人會員的線上增值服務、樓宇管理輸出是優客工場的三大業務板塊,其互聯網線上增值業務、線下衍生業務等收入均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並於2018年上半年實現盈利。2018年,優客工廠加速收併購擴展,而擴張後的可持續性服務問題成為焦點。

3. 第一時間德合【物物地圖】

【物物地圖】與中國工銀行、華為、阿里等一齊榮登“2018(第二屆)中國十大影響力品牌”榜單。源自於2005年創立之初,就極具前瞻性地投身於物聯網前沿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投巨資研發【物物地圖】生態架構,打造獨具匠心的物聯網品牌。

中國首創的物聯網行業應用平臺--【物物地圖】生態架構,是應用物聯網高科技和自主知識產權搭建的互生共榮的數字化生態架構,融入千行萬業,融合商家、企業和消費者,實現線上線下全網鏈接,自由連鎖,通過對企業、商家和消費者的消費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既為企業商家推送會員、創造利潤、配置資源、打造品牌,又為消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優質產品和真誠服務,實現信用迭加、榮譽倍增。同時,全方位、智能化向公眾提供信息搜索、諮詢、產品溯源等社會化服務。【物物地圖】已成為“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子節點平臺,面向全國推廣,為全國的企業廠家提供溯源端口和認證服務。

十三年積澱,【物物地圖】緊隨物聯網發展趨勢,應用高科技,實現了線上線下,全網鏈接、自由連鎖、萬物互聯,把千行萬業融入到一個生態架構,解決了千百年來商家企業與消費者的博弈狀態。通過對產、融、商、企進行技術和模式再造及資源配置,整合產業鏈條上下游,合作打造生態品牌,幫助消費者生態消費,服務企業商家智能化,構建商企命運共同體,打造全球生態消費管理服務平臺。第一時間德合2019年上市衝刺!


產業觀察 | 科創板來了,有哪些獨角獸企業被關注?


4.360企業安全

360企業安全成立於2015年,業務內容涵蓋大數據安全分析、網關安全、終端安全、網站安全等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後累計融資50億元,目前估值約206.5億元。

360企業安全作為網絡安全防禦體系,為政府及企業用戶提供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數據驅動安全”模型,在大數據、高級威脅檢測、惡意代碼檢測方面具有優勢,平均年複合增長率超90%。近期,公司正在加強與高校、銀行等各類企業合作,落實產學研以及創新安全防護產品,解決網絡安全人才儲備以及研發難題。

對於中國的科技創新,渤海證券投行總部業務五部總經理王樸對《財經》新媒體表示,科創板的推出對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具有著引導作用。王樸說:“中國在科技發展軌道上,還沒有達到擁有核心技術來超越先進國家的程度,因此我們推出科創板,鼓勵科技創新企業為我國帶來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資金消耗、人才需求和制度支撐,在這方面,科創板前所未有地充分考慮了科創企業的具體情況,實施多項舉措適應科創企業吸引人才、保持管理層和核心技術團隊穩定等需求,為我國大量創新創業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這是一個成就夢想的黃金時代,這是一個迴歸商業本質的競合時代。面對機遇與挑戰,唯有以創新構築起核心競爭力,才能讓中國企業的品牌之路行穩致遠,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得償夙願。秉承中華文明“世界大同”發展夢想的合其家將“【物物地圖】世界一家”作為自己孜孜以求的歷史使命,並正在為早日實現這一目標不斷努力著!

物聯網讓全球變為一個家上海合其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物物地圖】讓全球消費者融為一家人

不是我們能去成就什麼事業,而是偉大的物聯網時代賦予我們去完成【物物地圖】”世界一家“的歷史使命!

誠邀志同道合有眼光的您

分享物聯網時代財富的盛宴

科技創造奇蹟 消費增添財富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管理創新所物聯網研究中心

更多資訊,敬請關注微信關注號“物物地圖劉秀英“”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愛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