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每到過年筆者就懷舊情緒爆棚,一看到大溫華人、西人超市紅紅火火的年貨就更加思鄉。思又怎樣,我家還是和很多往年一樣,留守溫哥華過年。

今年的年怎麼過呢?去華人超市轉了一圈,買些食材準備包餃子,又給孩子們買了點果凍、糖葫蘆。他們其實對中國的傳統零食並不怎麼喜愛,反而最愛這裡常見的薯片、巧克力、小魚餅乾,所以那些我小時候過年吃的年糕、點心、還是算了吧。我們的中國年註定是中西合璧的年,就如同聖誕節一樣,中西合璧。


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快過年時,意外在網上找到剛來溫哥華定居時寫的個人博客,文字照片歷歷在目,時光卻跨越了十幾年,似乎是上輩子的我記錄下的生活感悟:在溫哥華遇到的第一場雪,第一次看見櫻花盛開在家門前,第一次體驗了鬱悶的雨季,養育第一個孩子的甜蜜與勞累……

我忍不住把老照片傳到微信,不到五分鐘,老媽立即從國內打來視頻電話。她和老爸自從會使用微信後,就成了我的忠實粉絲,給每條微信一一點贊。他們發的微信圖片,也盼望我能一一點贊,哪一條要是忘記點贊,老媽會特意發來私信提醒,她以為我沒有看到那些美麗的風景照片,可惜了。


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是的,這就是移民後,我和老爸老媽常見的溝通方式。打電話、視頻通話、微信交流,沒有這些現代化溝通方式,我們的距離會更遠。現在即使我們無法象小時候一樣朝夕相處,但起碼會快速知道彼此在海的那一邊過得好不好。有趣的是,只要我在微信中偶爾發些牢騷和愁緒,老爸老媽看到後會馬上轉發過來幾條心靈雞湯、勵志文章。

在最近的視頻通話中,老媽說起那些老照片,講述當時的種種。回憶起來,我之所以能比較平穩度過新移民的艱難適應期,多虧爸媽在電話中的安慰、叮囑、嘮叨。移民改變了我的生活,其實也改變了父母的生活,他們時刻操著大洋彼岸的心。


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不要累著,注意休息,孩子哭幾聲那是練嗓子呢”、“出門在外不容易,你們一家人一起,安安穩穩就好”、“誰誰要到溫哥華去,你需要什麼,我託她帶給你”、“新聞說溫哥華地震了,你們那裡沒事吧?”、“聽說今年冬天很冷,雪很大,你們怎樣了?”、“快回來了?我們已經把你們住的房間收拾好了,你愛吃的東西也都買來了”、“我們這裡什麼都有,你不需要從溫哥華帶什麼東西,怪沉的,還要照顧孩子”……

老爸老媽這一句句樸實無華的話,通過電話、視頻時不時傳來,陪我在溫哥華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每每聽到他們熟悉、親切的聲音,感覺一切都踏踏實實的,就像兒時獲得的安全感一樣。我在視頻中清楚地看到老媽為過年剛染的頭髮,老爸臉上的皺紋和寬厚笑容,向他們說說孩子們的趣事,叮囑下老媽本命年要買個紅物件穿上,再告訴他們大年三十我會視頻拜年。


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這又是一次不回國過年,小時候那樣的年永遠留在記憶裡,聚在父母身邊一邊包餃子、一邊抬槓鬥嘴,一邊守著電視看春晚,一邊笑得前仰後合,一邊看著絢麗煙花,一邊聽著震耳欲聾的鞭炮。移民後的年,多了很多思念和失落,卻漸漸發現,真正的關愛與溫暖仍然在,也更加珍惜。

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愛與包容,從未因距離減少一絲一點。即使記憶中的年味找不到,但那種凝聚在家庭的溫情一直存在,讓自己遺憾中深感欣慰。

再說說那些回國過年的朋友吧,他們有的曬出誘人的地方美食,有的抱怨國內的年味不太濃。比如北京,一到過年,大街上來往車輛迅速減少,外地人回老家過春節,本地人紛紛出國旅遊。大家過年的方式和記憶中已經不同,小孩子也沒有我們小時候那樣愛放炮放煙花了,而是宅在家裡看電腦玩遊戲,釋放一下緊張的學習壓力。

有的人回國過年,見到父母等親朋好友,卻因種種原因發生爭吵、不快,問自己“這是急急忙忙回國來幹什麼”,感覺相見不如懷念。長期居住在海外,也許很多華人移民的生活、思考習慣已和以往不同,還是儘量努力學會讓步、妥協、諒解。


海外華人過年要不要回國?你還能找到記憶中的年味嗎?



記憶中的年意義不在乎形式,而是家人的彼此關愛和包容,無論是在真實生活中見面,還是在虛擬世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