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借展“祭侄文稿”遭兩岸罵聲,文物展覽政治化!

近日臺灣應日本的請求,將國寶級書法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由故宮借至日本展覽,引起兩岸同胞同時的撻伐,都以“賣國”、“討好日本”等看法激起愛國情緖。

究竟臺灣政府此一舉動是否得當?請諸位看官喝杯水,細細看待!

臺灣借展“祭侄文稿”遭兩岸罵聲,文物展覽政治化!

首先,文物是屬於國家、民族,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每個人都有權利欣賞,更有義務保護它。在臺灣將文物分為三類,最高等級稱為國寶級,“祭侄文稿”屬於國寶級文物,且屬於限展文物,不得離館展岀,理由是書畫紙質類容易損壞,基於對文物的保護,限制外借。

臺灣政府擅自將國寶借展海外確實不當,如果日本對顏真卿書法如此崇拜,也可仿效法國蒙娜莉薩的微笑復刻版方式岀國展覽,畢竟文物真跡一但損壞不可再生,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臺灣借展“祭侄文稿”遭兩岸罵聲,文物展覽政治化!

再則,浙江省博物館曾向臺北故宮商借“富春山居圖”展覽遭到院方婉拒,為何日本開口你卻答應?文物交流首先考慮的是文物的安全性,“富山春居圖”與“祭侄文稿”均屬於國寶級文物,應當均不得岀館,臺灣當局大小眼的做法,明顯將文物展覽當做政治籌碼,這是非常不智的作法。

臺灣借展“祭侄文稿”遭兩岸罵聲,文物展覽政治化!

其三,文物的文創是賦予文物新生命的作法,值得鼓勵,但是要“適得其所”,而不是把文物轉印在任何想轉印的物品上,例如,臺北故宮將“祭侄文稿”授權運用在餐盒上就不恰當。創意還需考慮不損其意,並且發揚光大為上.

臺灣借展“祭侄文稿”遭兩岸罵聲,文物展覽政治化!

其四,1996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借展七十多件珍貴故宮文物,其中23件屬於國寶級文物,當時因社會輿論的關係,這23件國寶才沒有借展成功,輿論方休。此次,臺北故宮刻意淡化借展之事,當文物岀國後臺灣社會譁然,這種掩耳盜鈴,漠視民意的做法,為全體中國人所不齒。

臺灣借展“祭侄文稿”遭兩岸罵聲,文物展覽政治化!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百姓良善與否與政者有關,若為政者以巧詐治國,百姓就難以管理,臺灣當局以此巧詐手段為政,難怪越管理越難管,所以老子才說:以智治國,國之賊也.

國寶借展不是小事,臺灣當局如此草率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終會為民意所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