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

在農村,人們因為日常勞作自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通常需要一些祖輩們的經驗之談。

這些經驗之談一般都化為了俗語,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這些俗話有的是說日常農作應該注意什麼,有的是表明農村的一些日常習俗。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俗語,都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有用的東西。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

今天小編就從村裡老人那裡學會了兩句俗語與大家分享。

我們都知道做事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逆著自然規律來做事。所以就有了“雞冷上架,鴨冷下河”這句俗語。

這句話就是用來警示我們不要總是跟著個人的主觀意念來辦事,辦事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就像是天變冷了,雞和鴨子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前者選擇躲在樹上,後者選擇下河這都是很愚蠢的決定。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

就像是從前有一片森林,森林裡面有很多的鹿和狼。人們都很喜歡鹿因為它們溫和友善,但是同時又很討厭狼,因為狼很兇惡不僅吃鹿有時還會傷人。

為了保護可愛的鹿,人們開始大批的屠殺森林裡的狼。就這樣森林裡的狼的數量在一年內急速減少,幾乎滅絕。

人們自然很高興,以為保護了鹿,森林裡以後只會有鹿而不會有狼。但當人們再次進入森林裡,發現鹿的數量既然比狼還少。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

大家都很好奇,明明沒有狼吃鹿了,為什麼鹿的數量的反而變得更少了?於是人們請來了專家,經過專家的仔細研究發現真正的原因。

因為狼平時捕殺的鹿不僅又健康的鹿還有病鹿,因此一些致死的傳染病就不會在鹿群中傳播。

而狼的數量一減少導致病鹿的存活率大大增強,導致疾病在鹿群中傳播,使其健康的鹿大量死亡所以鹿的數量急劇減少。

這就是人們只按自己的意識辦事,忽略客觀規律,就是我們認死理,我們也因此付出了代價。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

我們今天介紹的第二句俗話“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這句話對從事養殖業的朋友們有很大作用。

我們有很多朋友喜歡吃雞肉,但是真正養起來雞是很不容易的。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養雞在1000天內都可以使你盈利,如果超過這個時期你就會賠本。

這要從賣雞如何賺錢說起,公雞可以賣雞肉,母雞則可以讓它下蛋來賣。但公雞要等1000天肉早就不好吃了,母雞過了1000天它的下蛋量就會急劇減少。所以你投相同的飼料卻換不回來該有的收益所以你就虧了。

農村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

所以這些老話對我們真的很有用,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