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海上打撈百萬件中國文物,為價格保值,打碎六十萬件丟回去

去年,中國在南部海域靠近馬來西亞的地方打撈到了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以及相關的護衛艦十艘,這件事讓英國方面瞬間變得不淡定,千方百計的想要要回自己家的船隻,因為在世界上面有一些規定,其中就有在公海中打撈到沉船,無論他曾是哪個國家的船隻,都歸打撈國所有,這也就是英國不淡定的原因,但是很多中國網友就提到了一個人邁克·哈徹,一個來自英國的職業尋寶人。

英國人海上打撈百萬件中國文物,為價格保值,打碎六十萬件丟回去

之所以提到他,就是因為他運用這個國家條約在我們國家的公海中大肆的打撈中國古沉船,很多的中國珍貴文物都被他帶到了英國進行拍賣,他從中獲得了不少的錢財,於是中國網友就說到,英國什麼時候把中國的文物都還回來,這個威爾士親王就什麼時候給他們。要說起這個“尋寶人”,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一個貨船和最大的一次沉船事故。

1822年一月,泰興號載著幾千中國乘客和100多萬件瓷器,從廈門港處罰,前往爪哇島做生意,這是一個長50多米,寬15米的商船,排水超過1000噸,這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型船隻。因為那段時間印尼附近海域經常有海盜事件,為了保全商品,泰興號專門繞遠,選擇了安全的航線,繞西沙前往印尼,但是這一繞,這艘船卻在沒有出現在海上。

英國人海上打撈百萬件中國文物,為價格保值,打碎六十萬件丟回去

2000多人中,只有180人被英國貨輪印第安那號救出,剩下的乘客連同大量的珍貴瓷器全部沉入海底,這件事情在19世紀的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同當年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並稱為世界兩大海難。

在泰興號沉沒後,我們一直找不到他的具體位置,但是在1999年,邁克·哈徹在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叫做《印度航行指南》的古書,其中很清楚地記載了泰興號的遇難過程,以及那個載滿鴉片的印第安納號商船的記述,當年的邁克·哈徹是一個海難打撈的專家,並且他在多年的打撈中國古沉船拍賣文物中,已經積累不少的財富,這些資料和眾多古沉船的打撈經驗讓他很快的確定了泰興號的位置,當年5月就帶著自己的團隊用虛假文件混進南海,開始用設備進行打撈。

英國人海上打撈百萬件中國文物,為價格保值,打碎六十萬件丟回去

當他籌備的十多萬美元快用完時,他終於發現了泰興號沉船,並開始晝夜不停地打撈文物,他從其中一共打撈出100多萬件康熙乾隆時期的德化瓷器,甚至還有200多塊16涼的純金金錠。再加上數量眾多的金銀首飾火炮等,這個不到20人的團隊每個人都獲得了大量的錢財。

而邁克·哈徹在這行幹了很多年了,他最終決定,將其中圖案最精美的選出來帶走,其他的砸爛了全丟回去,這樣能讓他們變得更加珍惜,拍賣價格也會更高,最後他選出了35萬多件瓷器,其他的就被他全部砸成碎片又丟了回去,而這些文物在1999年的德國拍出了4億多人民幣的價格,也就是整船的文物在當年最少價值20億。

英國人海上打撈百萬件中國文物,為價格保值,打碎六十萬件丟回去

這件事情在我國得知後,立馬開始追回外流的文物,並且馬上建立了中國自己的水下考古隊伍,並迅速在南海中開始打撈中國古沉船,力求讓當年沉入水中的瓷器不在經受泰興號的慘劇,也正是我們國家水下考古體系和監管的不斷完善。這些年來外國的盜寶行為已經銷聲匿跡,我們國家的珍貴文物也開始一批批的迴歸我國的懷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