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精分和人分

我在一開始看《搏擊俱樂部》的時候,認為這是一部關於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電影,經過朋友的指正——朋友說這是一部人格分裂電影,但是一開始聽到他的話我並不贊同,甚至十分反對。

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我開始主動的去尋找關於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區別的關鍵點,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否決朋友的判斷。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我確實錯了,《搏擊俱樂部》中的主人公的確是人格分裂,而不是精神分裂——而且這一點,我是繞了很大的圈子才明白並且理解的,不過自從理解了兩種分裂症狀的特徵之後,在看其他心理電影時就順暢多了。

《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以前我會說:這是一部什麼什麼樣的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而現在,我則常常說的是:這是一個什麼什麼樣的故事,傳達了什麼思想。

在淺層的故事和深層次的思想中,存在一個過渡階段,就是我們試圖去理解電影中某個情節或行為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並不一定很容易理解,但是當我們理解了之後,看電影就變成了一種樂趣,而不是煎熬。

比如我們會這樣看這部電影——我們的主角傑克是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平時努力的維持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偶爾參加一些社團來緩解失眠的壓力,本來這樣的生活平平穩穩,直到另一個人——泰勒的出現,打亂了傑克的生活佈局,於是泰勒不得不試著改變和放縱,當嘗試到放縱的樂趣時,他就繼續嘗試著尋求更加刺激的生活方式。

在尋求刺激的過程中,傑克不止一次的告誡泰勒,告訴他這樣做不對,要遵守社會的規則,然而泰勒一遍又一遍的打破規則,向傑克展現自己的行為作風,在一次又一次的引導下,傑克開始和泰勒站在一起,打破規則,共同前行...

《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這是電影的故事,他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如果有的話,我想就是電影所傳達出來的「做真實的自我」的宣言——這樣的宣言大部分電影裡都有,並不稀奇,吸引我們的除了這個宣言,肯定還有其他東西————

《美麗心靈》上映於2001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約翰納什的數學家,這是一部由真實人物故事改編的傳記電影,真實人物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並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是這樣一個人物,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確實很陌生的,我們或許會對他的愛情故事感興趣,但是對於這樣一位偉大人物的學術成就就未免談得上喜愛了。

所以電影也並沒有大力著墨於約翰納什的學術成就上,而是從年輕的約翰納什入學開始講起,到他開始患上精神分裂症狀,但經歷了幾番周折,最後克服了症狀,並取得了諾貝爾獎的故事。

《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所以電影圍繞的,是約翰納什戰勝疾病的故事,而獲獎則只是這部電影贈予觀眾的“額外獎勵”罷了,像是《心靈獵手》裡的年輕人威爾起初無法無天,有一身天賦卻不願去幫助別人,還錯失了一份真摯的愛情,經過心理教授桑恩的幫助,慢慢明白自己渴望著什麼,因而在故事的最後,威爾離開了自己居住的小屋,踏上了追尋愛情的道路上——在這部電影裡,愛情就是電影的“額外獎勵”,而威爾找尋自己的初心的過程, 才是電影的主旋律。

傑克和泰勒

然後,我們在回頭看《搏擊俱樂部》中的傑克和泰勒之間的關係——這兩個人是一個什麼關係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性格:傑克是一個保守的、內向的、遵守社會規則的上班族,而相對的,泰勒呢,他是一個開放的、外向的、敢於打破規則的自由人士,泰勒身上有傑克所不具備的勇敢和果斷,同時,也會做一些傑克曾經想做但並沒有做的事情——比如尋求暴力(解放自我)和

性愛(滿足自我)。

《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約翰納什為了讓自己承認存在一個叫做查爾斯的室友,在自己的腦海裡虛構了一系列的故事,並在其中擔當主角,為機密部門解析文件——為的同樣是滿足自己取得榮譽的渴望(滿足自我)以及對生活壓力的釋放(釋放自我),僅此而已。

但是約翰納什卻逐漸的將這個虛構的朋友想象成了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從而讓現實與幻想之間的隔閡變得不那麼清晰了。這也是他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把幻想中的人物當做現實中的人物,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泰勒和傑克的關係要比約翰納什和查爾斯的關係要複雜的多了,我們提到兩個人物在性格上完全相反,有必要註明的是,泰勒可以說是傑克的一個內心映像,映射著傑克的內心——他會做傑克所有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情,他們同屬於一具軀殼,但是思想卻是不同的。

唯一能夠證明泰勒是傑克的另一人格的觀點,就是泰勒的出現不是為了滿足和服從傑克的思想,而是為了擺脫現在這種思想,成為泰勒,而不是傑克。

因為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的區分其實並沒有很清晰,所以我們無法找出非常準確的詞語來回答兩者的區別,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認:就是精神分裂所造成的是精神上的影響,約翰納什為機密部門解析文件,但是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部門來接收他的文件。

《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而人格分裂造成的,卻往往是肉體上的影響:泰勒德頓雖然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是卻是一個完整的人格,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並引導傑克走向放縱的道路。

這可能會有些難以理解,在《致命ID》裡面,麥肯·瑞夫是人格分裂症患者,然而他的人格發生在電影裡的故事卻都是虛構的——在影片裡,11種人格被未知的恐懼所籠罩著,一個個被兇手殺死,而這個故事的起因則是因為麥肯瑞夫小時候受到過母親的虐待而導致的。

那麼,對於這種情況——由虛構故事組成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呢?

如果幻想和現實不是兩種分裂症狀的關鍵區分的話,我們該怎麼去認識和理解它們呢?

我想到的解釋是,這只是一個特例,《致命ID》在人格主人麥肯瑞夫出現的時候就告訴我們,他們對麥肯使用了一種強力的藥劑,能夠讓他的人格同時出現在夢境裡——所以這只是電影的一個假設而已,並不需要符合人格分裂的硬性規則。

同樣的,泰勒和傑克的相遇以及相識也讓人無法摸清電影中人物的分裂症狀到底是哪一種,但是確實在電影中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獨立的泰勒和一個獨立的傑克,兩個人互不影響——我想這就是能夠確定傑克是一個人格分裂症患者的關鍵點。

很難排除在人格分裂的初期,存在精神分裂的症狀,如果確實如此的話,那麼泰勒很顯然是一個存在於傑克腦海中的那麼一個有著強烈性格和清晰定位的人格,但是傑克卻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人格——在這部電影裡,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區分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有些隨心所欲,讓人困惑。

在電影最後一個場景裡,規規矩矩的傑克為了消滅自己泰勒,開槍打破了自己的臉,拯救了自己,電影也在一連串的爆炸中燦爛結束——這就是本部電影的昇華點,當泰勒的開放到了一種張狂的地步的時候,傑克就有必要為自己的所做所為付出代價,並且承擔責任。

《搏擊俱樂部》中的多重人格,你怎麼看?

所以電影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有「自由意志」,同樣的,「人格分裂」也是本部電影的一個重頭戲,他同時也在反映一些社會現象——關於循規蹈矩、膽小怕事和謊言遍佈的社會真相...我想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是並不是一部毫無破綻的電影,這是一部思想性的電影,值得收藏和品味。

文末,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