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7.8億元!臨沂市2018年GDP增幅居山東省第4名

4717.8億!臨沂2018年GDP增幅居全省第4,全市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GDP增速。日前,2018年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在臨沂市行政服務中心舉行,全市紮實推進“雙招雙引”、園區發展、“放管服”改革,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向優。

2018年,全市實現GDP471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9.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028.8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319.4億元、增長7.8%。

與全國全省比,臨沂GDP增幅高於全國0.7個、全省0.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4位。其中,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700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82家。全市共有“三品一標”有效用標企業209家、產品35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37個。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至4376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

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82.2億元、增長8.5%。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35.6億元、增長31.4%;新開工面積155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5%;商品房銷售面積1357.6萬平方米、增長17.1%;商品房銷售額788.8億元、增長42.7%。

延伸閱讀

5個字概括經濟運行特點

2018年,臨沂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向優。全市實現GDP471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發展的內在穩定性、協調性顯著增強,經濟運行特點可以用“穩、優、新、高、好”5個字來概括。

“穩”表現在經濟增勢穩定

從運行軌跡看,一季度、上半年、前3季度、全年GDP分別增長5.7%、7.1%、7.5%和7.3%,總體延續了穩中有進的上升波線。

與全國、全省比,臨沂市GDP增幅高於全國0.7個、全省0.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4位(菏澤增長7.9%,濟南、青島增長7.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高於全省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於全國2.1個、全省3.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於全國1.9個、全省3.7個百分點。

與省內各市比,臨沂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分別由一季度全省11位、15位、14位,前移至全省第1、第5和第4位。

“優”表現在經濟結構趨優

從產業看,三次產業結構為7.8:43:49.2,服務業主引擎作用鞏固,佔比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4%、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從需求看,消費升級勢頭明顯,金銀珠寶等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在上年快速增長基礎上,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1.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7.8%,分別快於工業投資24和10.2個百分點,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行業投資分別下降8.9%和9.1%。

“新”表現在發展動能向新

新產業加速成長,“四新一高”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分別增長22.5%和18%,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31.6%、53.2%和20%;臨港1400萬噸高端不鏽鋼和特鋼製造業集群納入全省先進製造產業發展規劃,電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成為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發展後勁不斷累積,全年引建招商引資項目1021個,到位市外資金852.6億元,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209名。

 “高”表現在質量效益提高

財政稅收質量較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務部門收入佔GDP比重分別達到6.6%和10.7%;地方級稅收收入增長16%、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4.7%,主體稅種收入增長13.1%、佔稅收收入的57.3%。

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萬元和1.4萬元,增長7.4%和8.1%,雙雙跑贏GDP增速;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分別消費支出1.7萬元和8698元,增長8.6%和8.4%。

“好”表現在民生保障更好

民生投入好,各級財政民生支出516.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8%,其中,教育、社保就業、交通運輸、公共安全、住房保障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9.3%、11.3%、12.3%、18.8%和22.8%。

社會保障好,全市共徵繳各項社會保險費279.9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40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24.6萬人,城鎮職工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54.2萬人和113.6萬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魯南商報記者 吳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