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數年前,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學宣佈限制校外人員隨便進校參觀。不久,又開始限制非北大學生在北大教室旁聽。至此。北大幾乎只剩下了國內的高考精英們。也許在北大的領導們看來,這樣的做法會使北大更加神秘,更加嚴肅,或許也意味著更加神聖一點。不過讓我們老百姓看來,北大曾經悠久而光榮的旁聽傳統,或許不久以後就要消失不見了。

曾幾何時,那些北大的旁聽生至今還被北大捧為至寶,為人津津樂道,只是他們未必會買北大的帳,因為當時他們的身份是旁聽生。

1.毛澤東(1893-1976)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兩次來北大旁聽,第一次是在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在 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兩次旁聽,對毛主席影響甚大,甚至還在這裡收穫了他與楊開慧 的愛情。

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2.沈從文(1902-1988)

1922年夏天,二十歲的沈從文風塵僕僕地從湘西跑 到北京,住酉西會館,後來搬去銀閘胡 同,這期間 去了北大做了旁聽生。沈從文原來之前沒有念過中 學,念小學的時候也經常 逃課,要不是那段時間在北 大經常“惡補”,沒準真不會成為偉大的文學大師。

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3.丁玲(1904-1986)

著名女性作家。毛主席曾贊她“昔日文小姐,今日武 將軍”。代表作《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牛棚小品》 等等。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作協副主席等職務。19 24年,二十歲的她在北大旁聽,還和沈從文認識併成 為朋友。

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4.馮雪峰(1903-1976)

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五四時期”的著名人物。和晚年的魯迅交往密切,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文藝界的領導。1925年,二十二歲的馮雪峰來到北大旁聽,並自修日語。也在此和丁玲結識並擦出愛 的火花,還引發了一頓令人嘆息的三角戀。

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5.翟秋白(1899-1935)

現代著名作家、記者和編輯,還是早期中共的領導人之一。在1927年7月一度接替陳獨秀負責中央工作,對中國的革命和文學都產生巨大影響。1917年,他曾在北大旁聽。

6.成舍我(1898-1991)

曾任上海《民國日報》主編,北京《益世報》總編。1924年起,先後創辦《世界晚報》《民主報》《立報》等,被譽為中國報界鉅子。1918年他到北大旁聽。

7.金克木(1912-2000)

著名散文家、梵語研究學者。小學學歷,1935年在北大旁聽,後成為北大著名教授。

8.柔石(1902-1931)

是一位了不起的烈士,魯迅曾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對他有詳細的描述。他是一位堅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小說家,留下了《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著作,後曾被改編為經典電影。1925年至1926年,曾在北大旁聽。

9.王度廬(1909-1977)

著名武俠小說家,著作有《臥虎藏龍》《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鐵騎銀瓶》等。這位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武俠大師年少時家裡貧苦,無力上學,後到北大做旁聽生偷師學藝,終成一代大俠。

北京大學歷史中那些赫赫有名的“旁聽生”,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