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考的英語真的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嗎?

主題:一年兩考的英語真的合適嗎?

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用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

近期一些省份陸續公佈了高考改革方案,很多省份將陸續推行外語一年兩考方案。一年兩考,並非近年來在高考聽力部分所設的兩次考試,而是一年裡或高中最後兩年舉行兩次筆試,包括聽力和口試;考生可選擇其中較好的成績納入高考總分。可以說是一個很大膽和有創意的想法,筆者的腦回路是絕對想不出這樣的方法,據說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學習負擔,可以在一次考試取得滿意成績後後續不需再學習,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其他的學科的學習上,而且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魔咒。真的是這樣嗎?

一年兩考的英語真的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嗎?

一年兩考可以有效減輕學生負擔?說一年兩考可以有效減輕學生負擔,是英語有優勢的學生可以在第一次測試中取得優秀成績,就可以放棄第二次的測試,期間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的學習其它科目,從而獲得更多的相對時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的情況正如一位在筆者文後留過言的家長所說"我是浙江的,雖然2018年女兒考上了浙江大學,但感覺3+3模式確實有點折磨人,第一次考完扔掉的畢竟少數,哪怕94、97分的,你可能還會考第二次,反而更加重了大部分學生的負擔",呵呵,這就是人性,沒有貶低,沒有讚美,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因為在高考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只要我不是滿分,我可能都要再爭取一下。而那些成績不是很好的,也會在第一次考試的時候試試運氣,無形中增加了考試的組織成本。最終出現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參加兩次考試,而真正經歷過高考的人是知道,準備兩次考試更快樂,還是準備一次更快樂?我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發言權,我考生,不知考生之樂?

一年兩考的英語真的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嗎?

一年兩考如何兼顧公平?高考之所以會一直存在,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目前最公平的大學錄取方式,事實也差不多是這樣的,前幾年的大學自主招生醜聞就可窺見一斑。但是一年兩考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兩次考試的題目難度是一樣的,如果題目不一樣,一樣的分數就意味著不一樣的水平,那就顯失公平。實際情況是兩套試題的難度一致是不可能實現,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讓兩套試題的難度接近,然而還存在的問題,參與考試的人在兩次考試中有差別,有如何界定試題的難度呢?因為一般難度都是考試結束後根據得分率計算出來的。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兩套不同的試題,兩批不同考生,憑什麼去比較兩次考試的成績一樣就是水平一樣?如果出現兩次考試題難度出現顯著差異如何處理?此次犧牲了浙江省一個廳長的事件不就是因此而起嗎。

一年兩考的英語真的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嗎?

一年兩考可以解決"一考定終身"。如果你認為原來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的話,你一定是個徹頭徹尾的應試主義支持者,筆者認為素質教育者絕對不會認為出路只有高考,不可否認高考很重要,但是真正的能人絕不會因為高考考不好就"誤"了終身的。何況誰說是一考定終身,你難道不可以復讀的嗎?前段時間又火了一把的俞敏洪不就是復讀才考上的北大嗎,最很多人羨慕的馬雲不也是復讀多次才考上的大學嗎,也沒有誰說你一次高考不行就貽誤終生的啊。原來是隻有少數對自己高考成績不滿意的人,會選擇在努力一年,來年爭取一個自己滿意的成績,現在的情況是絕大多數人都要為了原來的少數人的利益來陪"太子考試"。而這多出了一次考試,需要多少的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呢?

對於一年兩考的高考改革舉措,筆者的腦回路真是想不通,它有什麼理由可以取代原來的考試製度,難道只是因為"後來"和尚會念經?還望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一家之言,對"一年兩考的英語可以減輕學生負擔"您怎麼看,留言區見!

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