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隨著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從整天忙於生計從解放出來,逐漸懂得了休閒養生之道,並採取種種手段和方法,更多地是參與各種運動鍛鍊,以求得身體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那麼,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呢?還是“靜止使人長壽”呢?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和說法,真的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生命在於運動”,相信是一種絕大多數人贊成的觀念。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用運動的方式鍛鍊身體,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活力的。當然,從科學理論來說,生命的長短和活力與運動確實是有一定關係的,適當適量的運動是可以使人更加身心健康,從而能夠讓人的壽命更長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過度的不適合的運動,卻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和可能產生損傷,反而會導致健康受損,以致生命縮短。大家都知道,有一些運動強度很大,運動超量的運動員,因為身體受到了過度的傷害,其平均壽命普遍都不太長。可見,只有選擇適合自己身體和興趣的運動方式,並且用符合科學的正確方法去進行運動,才對身體的鍛鍊和生命的延長有積極意義,否則,就有可能適得其反。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而“靜止使人長壽”同樣也是不少人認同的觀點。特別是有人認為和尚和尼姑們整天打坐唸經,相對靜止,活動較少,從而壽命較長。還有就是從動物龜的身上得來的結論,以為龜的動作緩慢,運動量很少,常常靜止不動,新陳代謝較少,所以得以長壽。其實這兩種說法和認為都是不太符合科學道理的,有的和尚和尼姑長壽,不是完全因為長期不動造成的,而恰恰相反,他(她)們也是經常活動的,尤其是武僧,更是天天練武功,再加上精神淨化,生活規律,飲食清淡,環境自然等因素,才有不少人壽命較長些的。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人的生命長短,能否長壽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約的,比如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家族遺傳、身體情況、生活方式等等,特別是生活態度、心理狀況等,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能單純地歸結為“運動”或者是“靜止”那麼簡單。由此可見,選擇適合自己的適當運動,相對靜止的平衡心態和行為,注意順其自然,勞逸結合,科學健身,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和生活規律,才是健康長壽的正確做法。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究竟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為什麼?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