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思考力與貧乏的行動力

全文 877 字 | 建議閱讀 1 分鐘

文 | mickjoust

豐富的思考力與貧乏的行動力

昨天,有朋友問了一個問題:

他說,為什麼刷認知就比習慣更重要?

這是一個好問題,在現如今,到處充斥著——應該升級認知,打磨認知,刷認知的學習環境中,認知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在我看來,我們可能進入了新的一個誤區,或者說,刷認知有點過度了。

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

為什麼習慣不能比刷認知更重要?

可能習慣真的更重要。

因為習慣才是支撐我們每天到底能做到多少事的行動,而刷認知刷得再多,沒有切實執行,只會變成另一中空談。

俗話說,空談誤國,空談更耽誤個人成長。

真實的成長,並不輕鬆。

甚至可以說,有點難受。

為什麼明知道女神不喜歡自己,還要苦苦追求,直到自己撞得頭破血流?

為什麼明知道多學習能多一些成功可能,還是要等到臨近截止時間才有動力開始學習?

為什麼明知道再這樣混下去,明天會過得很慘淡,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不停地刷視頻?

...

現在我們缺的不是答案,缺的是尋找答案產生的那條本來的原始路徑。

我們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缺乏行動力。

沒有誰願意承認。

但是卻都在默默私下努力。

2018年看過最真實的一句話:你在朋友圈又佛又喪,卻在收藏家夾裡天天向上。

而2019年,這句話到底又會變成多少人的真實寫照,很難說。

學會收藏只是萬里開端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且行且珍惜是真的很難。

但再難,日子也得往下過。

不要再過度迷信思考力,有時多一點行動力,養成一個長久的好習慣,或許更能幫助我們再2019年改變點什麼。

思考力也重要,但是現在我們的首要關注點其實並不是思考力,而是行動力。

沒有行動,想再多也是枉然。

況且,時間已經在向前衝了,不要再等待。

一個行動

最近,有點雞湯,但是,我想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多一些鼓勵給你。

因為希望改變的你,一定不想就這樣又佛又喪的過下去。

你需要一定堅定的信念。

於是我又想起了熊逸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內心準繩越是簡單、篤定,待人處世也就越發從容不迫,幸福感也就越發容易得到提升,因為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天然就喜歡簡單而穩定的結構。

一個行動,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關鍵在於我們怎麼認定。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