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英雄的教育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孩子從歷史故事中吸收光明的點,比如自尊、勇敢、守約,從小接受英雄教育的孩子,生命中一直都會有一個高大的身影在前面指路,讓孩子活得更加自信、勇敢。

熟悉中國傳統故事的人都知道,項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英雄了。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適讀兒童年齡:7~10歲

宋代詞人李清照有詩歌頌這位大英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據說項羽力大無窮,可以扛起一口大鼎,至死,他都不曾想到,自己會被氣概不如自己的流氓劉邦打敗,從此烏江自刎成為一個落幕英雄的傳說,劉邦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

故事描繪了楚漢雙方為爭奪霸主地位,在垓下展開定奪輸贏的戰爭。

畫面大氣磅礴,色彩濃烈,完美契合悲壯的歷史故事氣質,既可以聽見戰場上的血腥,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勇士們的猛吼,還可以看見項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的神態。

項羽和劉邦是兩個對立面,一個是陽剛、英雄、急躁、光明磊落、守約;另一個陰險、無賴、權謀、言而無信。項羽比劉邦年紀小,有人說項羽敗給了年紀。

當時,楚漢之爭已近尾聲,項羽大勢已去。

故事從垓下之戰切入,展現了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騅投江,自刎江邊的歷史場景。

《十面埋伏》注重意蘊、氛圍的渲染,作者於虹呈將水墨和皮影融合在一起,用十六個極具氣勢的跨頁大圖演繹這場曠世之戰。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中國水墨講求渲染,皮影講究刀工。大背景用水墨渲染,濃淡之間傳達深遠的歷史意境,前景的人物景緻用皮影展現,一刀刀在紙上刻畫,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精美絕倫。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繪本故事開篇,作者用大塊的水墨渲染出狼煙四起的戰爭氛圍,在前景人物的刻畫上,運用的是刀刀見骨的皮影技法,漢軍兵士刻畫精細,甚至都能看清劉邦的一根根頭髮,漢軍陣型排列有序,士氣高昂;而楚軍士兵刻畫簡略,讓人一下就可以感受到雙方士氣和力量的懸殊。

當然繪本不只有戰鬥場面,還有表現楚軍思鄉情緒的畫面。

楚軍被漢軍包圍於垓下,劉邦命人唱起楚歌,項羽還以為楚已經全部被漢軍攻克。常年征戰的楚軍士兵聽到家鄉的歌曲,想起家鄉的老婆孩子,早已無心戀戰,最後一道心理防線被瓦解,於是趁著夜色逃跑了,當年威風凜凜的楚軍就這樣從內部分崩離析。作者用灰暗的顏色烘托窮途末路的氣氛,七個士兵或者掩面而泣,或者側臥在地,弓箭、短劍隨意地放在地上,將楚軍放棄抵抗的心境表露無遺。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楚王憑藉自己的勇猛,帶領八百騎兵突出重圍,經過激戰只剩一百人馬,他來到一個三岔路口,項羽迷路了,只得向路邊的農夫問路,農夫一看是項羽,立刻指向了左邊,項羽毫不猶豫地往左邊跑去,(心可真大,這位董事長應該招一位合格的總經理)沒想到左邊到處是泥潭,項羽才知道農夫故意給他指了錯誤的路。也可以看出項羽坦蕩的胸襟,沒有再問第二人就毫不猶豫地跑向左邊。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項羽跑出包圍圈,一路往南,終於到了烏江邊。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烏江亭長勸他過河,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理由拒絕過河,但是他不忍拋棄自己的戰馬,請求送走他的烏騅馬,沒想到這匹馬也和項羽一樣剛烈,竟然縱身跳到了滾滾的江水中……在英雄身邊久了,馬都會變成英雄。

最後一個畫面是遠山、落日、殘雲如血,歷史全部凝結在這一個畫面中,讓人不禁掩卷沉思,感嘆歷史人物的命運沉浮。

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項羽在失敗後,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繪本推薦|水墨+皮影演繹曠世之戰 項羽不回江東是正確的選擇嗎?

另外,為了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繪本中配有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吳玉霞老師演奏的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