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實體經濟要找準“著力點”!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作了全面部署,為億萬農民送來了政策的春風。今年兩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近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21處提到農村,可見鄉村振興戰略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描繪了這樣一幅鄉村振興圖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明確了振興鄉村,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在於 “錢、人、地”等關鍵環節。關鍵如何把握,人才如何培育,產業如何升級,這些長遠問題不僅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其它社會主體不斷創新,挖掘市場需求,共同發力。

普惠金融助力“三農”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力量。

伴隨著國家大力鼓勵農業現代化、土地流轉提速,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的新型生產主體已經產生,隨著這批有技術、有眼界的“新農人”將新的技術和理念帶入農村市場,中國農業正不斷朝著現代化方向快速前行,其中釋放出巨大的金融需求。

根據銀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涉農貸款餘額已達30.95萬億元,同比增長9.64%。而傳統金融在服務“三農”領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由此造成的農村經濟“造血”功能缺失,導致農村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不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農發貸為代表的創新金融平臺應運而生,互聯網金融成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彌補了“三農”小額、分散的資金需求,通過強大的資金實力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路徑,引導社會資金脫虛向實,強化了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保障。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群體一直是農發貸服務的主要客戶,農發貸運用互聯網技術,突破物理空間和徵信的諸多難題,依託於農業生產產業鏈,挖掘出農村積澱數年的大數據,讓沒有享受到和沒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務的三農生產群體,在需要的時候有機會以合理的成本,有尊嚴地獲取可持續性的金融服務,以金融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強做大,使之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

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實體經濟要找準“著力點”!

核桃收購商呂愛國

比如,雲南大理巍山縣的收購商呂愛國,做核桃收購生意20多年,從小販子成長為年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家,還是知名核桃品牌“六個核桃”雲南地區最大的供應商。這傳奇的發展之路離不開強大的資金支持,在農發貸提供的金融支持下,他在2017年開發了新產品夏威夷果收購加工項目,企業的轉型之路越走越穩。

打造農村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鄉村振興戰略提倡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我國農業發展已經從增量階段轉變為提質階段。

目前,我國農產品低質低價競爭、產品標準不統一、銷售生產脫節、品牌塑造乏力等問題突出,但其實並不缺乏優質的農產品。各地的獨特生態環境產生了許多特色的農產品,圍繞著當地特色農產品,以金融為槓桿,形成規模種植和產業聚集,打造規模、質量、品牌的綜合競爭優勢,有利於當地農業持續發展。農民增收的同時,也保證生態健康發展。

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實體經濟要找準“著力點”!

農發貸的服務模式

一直以來,農發貸以優勢作物區域入手,通過供應鏈金融,為經銷商、種植戶、收購商提供金融支持,打通當地的特色產業、產品的各環節,提高產業鏈各環節效率。讓老百姓種下的“常青樹”真正變成“搖錢樹”,讓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態飯”,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興村富民的金山銀山。

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農業產業新業態方面,農發貸作為國內領先的三農金融服務平臺,已成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其創新模式和行業實踐已然為破解農村融資難題提供範本和借鑑,通過供應鏈金融整合產業鏈上的各方資源,綠色高效,朝著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願景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