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寫一篇小說的時候,你會先有想法。

然後把想法列成大綱,根據大綱編排情節。

然而許多故事在有想法的階段就已經註定失敗,因為你的想法不夠新意。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那麼如何寫出有新意的故事情節呢?

其實很多有寫作經驗的人,並不是隨便就想到有新意的故事。他們在寫出一個很棒的點子前,可能已經寫出過幾百個有新意的點,你看到的,已經是他們擇優選出來的。

聽到這句話,作為小白的你,是不是舒了一口氣呢?——原來很多大神也並不是天生就是大神,他們只是比你早了一點找到好方法。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我們是不是有辦法學到大神的這種方法?當然。

這篇文章就教你一招他們常用的方法——無論看到什麼,一條新聞、一個視頻、一部電影、一篇小說,都用這個句式問自己:“如果……”呢,會怎麼樣?

也就是,憑自己的想象力,去腦補故事的另一種走向。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拿《琅琊榜》來舉例:

如果當時皇帝沒那麼多疑,不忌憚祁王的威望和林府的勢力,會怎麼樣?

那應該林殊不會死,林殊替代父親,成為赤焰軍主帥,但在王權社會,他人對自己構成威脅時,嫉妒、恐懼是人類的本能,因此如果皇帝不多疑、嫉妒,那應該會有其他人忌憚林府,想方設法削弱赤焰軍的勢力。然後又會怎麼樣?——壞人會趁虛而入,威脅到皇帝的安全,甚至有可能改朝換代。

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它就是琅琊榜第二部——《風起長林》。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你看,只是換一個思考的角度,一個新故事走向就出來了。

要是你看過這兩部小說,還可以接著第二部往下構想。

比如:古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那麼林府已經在連續兩朝中赫赫威名,它是否可以出個敗家子呢?那第三部就可以把皇家和林府換一下角色,讓皇家對林府絕對信任,林府的敗家子卻勾結外人,想某竄皇位。這個敗家子可以是蕭平章的遺腹子——因為他知道了他父親是林府抱養的孩子,還知道他父親忠心耿耿為朝廷鎮守邊關,最後卻因為皇后聯合外臣的加害早早死去。他憎恨朝廷的無情。

這樣是不是也合情理?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當然,這只是我隨手一寫,你可以想到更好的。同理,其他的作品,你也可以這樣去思考,思考的多了,你就會多很多創意。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固定時間做這項練習,以保證你養成這種習慣,以後不必靠靈感去寫作,而且把寫作當成一種工作。這樣你就再也不用擔心在電腦前坐半天,無法下筆了。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怎麼刻意練習這項能力呢?

1.確定固定的想點子的時間,一週至少一次。

2.待在安靜的地方,讓自己放鬆,這樣想象力才能天馬行空。

3.給自己三十分鐘,這個時間不要受到任何打擾。類似於頭腦風暴。

4.把每個點子都記在紙上,不要遺漏。

5.最重要的規則:千萬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暫時別去想合理性,任由點子湧現,不管以哪種方式、形態呈現都好。

6.兩三次之後,就可以開始評估你的點子了。

7.儘可能多重複想點子的過程。

真正寫小說的人,不會等靈感來了再動筆(找靈感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