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

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他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的時代,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明代思想家李贄稱其為“千古一帝”,但其死後卻被世人痛罵暴君,“焚書坑儒”一案至今讓他為人詬病,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罵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


那麼歷史上的秦始皇究竟始怎樣的一個人呢?

在西方人的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位置,22歲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的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

歷代一直都對秦始皇持否定態度,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弒父驅母”、“焚書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兇狠殘暴”的證據。“弒父驅母”,並非處於他的本意,顧惜骨肉親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脅。在這件事情上恰恰表現了秦始皇的雄才偉略。

罵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


我認為,秦始皇的性格中確實有殘暴的一面,但是若只是強調他殘暴的一面,顯然也是不對的。他確實嚴刑峻法,可他也制定了世界上最早保護人犯權利的法律;荊軻行刺,他雖怒火萬丈,可秦軍攻佔燕國時卻沒有屠城暴行;他消滅六國時沒有殺王公大臣,自己卻被六國貴族夷滅三族;秦法細密動輒觸法?事實上卻是文明越進步法律越細密;儒生講,秦始皇為一己私慾令六十萬苦力修建阿房宮,項羽一把火燒了所有;儒生講秦始皇是妖孽,是暴君,焚書坑儒暴殄天物;儒生又記載,秦始皇一生勞命傷財傷財,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2006年,考古學家發現,阿房宮並沒有建成,只是一個地基而已,可見項羽火燒阿房宮並不屬實。這不禁讓人們對秦始皇不惜民力,勞命傷財的事實產生了懷疑。

事實上萬里長城並不是秦始皇一人修建的,而是集秦、漢、明三朝之力修建的。

後又有人提出,焚書坑儒坑的並不是儒士,而是術士,是蠱惑秦始皇長生不老的奇人異士,換言之就是封建迷信。秦始皇在位期間,因為尋求長生不老藥,聽信徐福的蠱惑,被騙取了大量的錢財,秦始皇發現被騙,查明此事,把相關的四百多名術士坑埋。儒生們缺惡意詆譭,將之改為坑儒。儒生們是孔子門下,孔子崇尚以禮、以德治理天下,可秦始皇認為,要以法律治理天下。儒生們的眼裡,法律是殘暴的,秦始皇改革是逆天而行,於是四處宣揚秦始皇的暴政。

罵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


秦始皇死後,到了西漢,儒生一直把秦作為負面教材,不停的醜化秦始皇。但事實上,秦始皇在位37年,卻沒有濫殺過一位王公大臣,反而是執政期間,興修水利,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統一了文字,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及統一。簡單說,秦始皇幹了太多大事,從長遠看都是極有利於中國的。

再好的人都有兇殘的一面,再壞的人也都有可愛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