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煩惱飛一會兒


讓煩惱飛一會兒


煩惱如同一個不速之客,時常造訪我們,給我們平靜的生活塗抹一點兒什麼。有時因為這點兒塗抹,我們生活的腳步,不得不做短暫的停歇,有時甚至不得不調整人生的航線,這種調整,很有可能讓我們日後追悔莫及。煩惱有時又像我們四周的空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備受艾略特推崇的英國17世紀玄學派詩人約翰•鄧恩,曾在自己的詩裡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不是“孤島”,就有煩惱。宣化上人曾對自己的弟子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煩惱,上自總統,下至乞丐,都有他們的煩惱。世界各國的元首,今天憂國,明天憂民,有很多煩心的事;乞丐向人家討飯,人家不佈施,他會發脾氣,生出煩惱。”

煩惱不應該成為折磨,它僅是對我們的一種打擾。如果煩惱成為折磨,那說明,我們的心性必定出現了“問題”。但煩惱又的確可能讓我們的心性“迷失”。所以,要清除煩惱的打擾,抗拒煩惱的打擾,須從自我修煉開始。宣化上人說:“若想沒有煩惱,唯一的辦法,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他告誡弟子們,“如果修行到家了,自然不生煩惱。”

的確,扛不住煩惱的人,一定是沒有經過命運歷練的人。然歷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亦是一個無法量化的過程,更沒有一個“標準”的尺度存在著。譬如誘惑,你可以在10萬元面前不動搖,20萬呢?100萬呢?一個億呢?還有,你可以在一個地位很低的人——還是讓我們以方便善巧之法作點“分別”吧——面前表現出一種謙遜與平易,而在地位相當的人那裡,會不會生起一種“人不求人一般高”的傲慢?所以,輕鬆地稱道“扛住煩惱”與“經受命運歷練”,永遠是一種理想,甚至是一種假說。歸根結底,人自身的修煉,如何保持自性不迷失,才是最為關鍵。

我很羨慕那種處變不驚之人。他們臨危泰然,臨淵自若。至於諸葛孔明坐在城樓,清唱“空城計”,更讓後人歎為觀止。處變不驚,是須有強大的內心做支撐的,諸葛孔明敢冒風險,他原本打的,也正是一場“心戰”而已。而這“心戰”之勝,恰恰勝在,他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諸葛亮這強大的內心在面對煩惱時,發揮的是從容淡定的妙用。所以對治煩惱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讓煩惱自己飛上一會兒。在煩惱做短暫飛行的那“一會兒”,我們可以調整心態,或以超然物外的心態,或以“將心比心”的心態,或以坦然寬怨的心態,或以反省自身的心態,來處理自己所遇到的種種煩惱。這樣我們便有足夠的力量守住自己的心,有足夠的力量保持內心的清淨而不受干擾,有足夠的力量排除自性迷失的可能性。

在生活中,尤其是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在受到他人誤會或挑戰時,大可不必立即做出“反應”,倘若立即做出“反應”,煩惱便真正上了身。我們可以調一下息,做一次深呼息,藉此讓煩惱飛一會兒。這短暫的停頓,便可以讓煩惱點燃的憤怒、怨氣等“毒素”迅速沉寂下來;這短暫的“一會兒”,便可以讓這些“毒素”,迅速清理出我們的情緒。我們便給自己留下了自省煩惱生起的因緣的時間,便可以找到對治煩惱的具體方法。

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而這能力與智慧的獲得,則須經由人生的歷練,須經由正信、正行的修行。這正信、正行修行的結果,便讓人擁有一個能自守清淨的、強大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