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天主教徒,同樣嚮往著真理,一生為之奮鬥

十五、十六世紀的歐洲,正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二百年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興的資產階級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掀起了一場反對封建制度和教會迷信思想的鬥爭,出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他們使用的戰鬥武器就是未被神學染汙的古希臘的哲學、科學和文藝,這就是震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首先發生於意大利,很快就擴大到波蘭及歐洲其他國家。而哥白尼就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

他是一個天主教徒,同樣嚮往著真理,一生為之奮鬥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中心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在維斯瓦河畔的託倫城誕生了。他的父親是個當議員的富商,他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哥白尼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務卡施大主教家中撫養。務卡施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他和當時波蘭進步的知識界來往極為密切,並與意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義者菲利普·布奧納克西是摯友。在哥白尼念中學的時候,務卡施就帶著他參加人文主義者的聚會。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學去學習天文和數學。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徳·諾瓦拉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在他那裡哥白尼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

他是一個天主教徒,同樣嚮往著真理,一生為之奮鬥

少年時期的哥白尼

年少時的家庭環境和求學經歷,使得哥白尼養成一種追求真理的性格,同時他又虔誠的信奉著天主教,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當時,歐洲是“政教合一”,羅馬教廷控制了許多國家,《聖經》被宣佈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凡是違背聖經的學說,都被斥為“異端邪說”,凡是反對神權統治的人,全都被處以火刑。當時的教會統治者借用托勒密的地心學說,也就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說法,正好是“神學家的天空”的基礎。於是教會統治者就大肆宣揚“地心學說”,嚴厲打壓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法,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甚至曾將哥白尼視為叛教者,並對他實行了監視。

他是一個天主教徒,同樣嚮往著真理,一生為之奮鬥

哥白尼

這對哥白尼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他懷著對真理的無想追求,在他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並在心底認為這和天主教會的教義並不衝突,他在《天體之運行:導言》裡是這樣寫到:“如果真有一種科學能夠使人心靈高貴,脫離時間的汙穢,這種科學一定是天文學。因為人類果真見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莊嚴秩序時,必然會感到一種動力促使人趨向於規範的生活,去實行各種道德,可以從萬物中看出來造物主確實是真美善之源。”他認為日心說是發現天主真美善的一種角度,是對天主的虔誠信仰,但是他不知道,他的行為深深的觸犯了教會當權者的利益,他不出所料的被打上了“叛教者”的標籤,從此他開始面對信仰和真理的兩難抉擇。

他是一個天主教徒,同樣嚮往著真理,一生為之奮鬥

日心說

哥白尼在《運行》一書的“序言”裡提到這種情況時說:“在漫長的歲月裡,我曾經遲疑不決。”最終哥白尼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的折磨下病倒了,不久後的1543年,哥白尼去世了,享年七十歲。死前他為自己預作墓誌銘,其銘文:“你不必賞我像賞給聖保祿的恩寵,但求你賞賜我像你給聖伯多祿的寬赦和右盜的仁慈。”這位偉大的鬥士一生維護著天主教的信仰,他甚至對從天主教的革命出的新教派給予了反擊。1543年5月24日,病重的哥白尼才收到出版商從紐倫堡寄來的《天體運行論》樣書,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和追求真理的鬥士,結束了他這悲壯的一生。

他是一個天主教徒,同樣嚮往著真理,一生為之奮鬥

哥白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